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礼崩乐坏"
3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由“制”到“礼崩乐坏”--看先秦时期音制的捆绑与分离
收藏 引用
《黄河之声》2022年 第18期 68-71页
作者:程小菩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经历了漫长的积累与发展,西周以后的音已经基本实现了模式化和制度化,在“制”的加持和约束下,音已经成为一种身份等级的象征。为巩固周王朝统治、保证其政治合法性,“制”的制度化使音成为维护周天子统治的重要手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方言征用与乡村道德伦理的“礼崩乐坏”——关于阎连科长篇小说《中原》
收藏 引用
《扬子江文学评论》2021年 第6期 32-39页
作者:王春林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小说评论》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建构一切文学作品的本体。"语言把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和思想固定下来,它是文学的基本材料。"(1)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说,阎连科小说与散文写作的一大特点,就是对于方言的自觉征用。这一点,也同样非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礼崩乐坏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6年 第10期 28-30页
作者:杨鸣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是历史的大变革时期,以周天子为中心的王权制度随着各诸侯国的强盛而溃“。礼崩乐坏"正是发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这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音本身发展的必然。周初制定的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规定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风》中的爱情诗是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产物
收藏 引用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1年 第Z1期14卷 100-102页
作者:张中玉湖北函授大学 
爱情诗几乎占据《诗经》篇幅的四分之一,尤其是在“国风”部分中所占的比重更大。“国风”中优秀的爱情诗是其艺术成就的典型代表之一。自南宋朱熹的《诗集传》问世以来,它一直让读者低回咏叹,读而不厌。但是,由于对它的解说不同,得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礼崩乐坏”现象的再思考
收藏 引用
《民族音2014年 第6期 11-13页
作者:杨子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素有"仪之邦"的美称,文明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一直以来被当作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文化成果。在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以及丰富绚丽的历史文物印证下,文化始终贯穿在中国音文化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毁灭与重生——礼崩乐坏的历史省察与当代启示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5年 第6期 45-48页
作者:连赟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春秋末期,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的动荡之中,周王室日渐衰微,诸侯各国图霸天下。在这充满血腥战乱的年代,先秦制受到了极大冲击,"征伐自天子出"被"征伐自诸侯出"所代替,进而出现了"陪臣执国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燕尾服的敬畏精神到走出“礼崩乐坏”——“优雅绅士社交着装读本”序跋
收藏 引用
《服饰导刊》2016年 第4期5卷 78-80页
作者:刘瑞璞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 
序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我国草根作家莫言,这对国人来讲,真可谓千呼万唤走出来的重大事件。在他启程前的一个多月里,人们的焦点却从他的作品转移到该穿什么去参加盛大的诺贝尔颁奖仪式上,无论是社会、媒体、还是互联网都出现了广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舞蹈史视野下的“内卷化”:“从制”到“礼崩乐坏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18年 第27期 129-129页
作者:董超东华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江西南昌344000 
"礼崩乐坏"作为周沦陷的标志性事件反映了统治阶级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宗法伦理体系的溃。究其原因:外在形式的固化,内在情感的缺失使得这种高度"程式化"的仪制度走向一种"终极形态"而没有变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与儒学艺术精神
收藏 引用
《江海学刊》2005年 第3期 14-21页
作者:聂振斌中华美学学会 
对古代教化的历史考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传说中的五帝之是可信的,而夏商周三代实施教化则是信史。西周时代的教化是政治、道德、艺术、审美的综合形态,既是社会制度,又是道德规范,还是教育的重要科目。教化至春秋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视角下的认知——评《盛:以春秋战国为中心的关系研究》
收藏 引用
《音研究》2010年 第6期 123-127页
作者:冯彩媚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自古至今,学者们多以“礼崩乐坏”来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的状况,但李宏锋的专著《盛:以春秋战国为中心的关系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以下简称“李著”)出版后,笔者欣喜地发现——还可以从这样的角度认识春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