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社会主体性"
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主动建构 问题研究——历史与社会主体性有效复习课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学历史教学》2009年 第4期 103-104页
作者:施福荣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教研室314000 
复习课一向以不易把握、难度较大、效率较低而让许多教师感到头痛。复习课型应该怎样设计?这是困扰很多历史与社会老师的一大难题。在听课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师注重知识的罗列堆砌,有的老师倾向于题海战术.多是强化记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文化制度创新中的技术支撑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0年 第5期 41-53页
作者:王列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公共文化政策研究中心 
本文通过分析制度理性与技术理性在文化制度创新中的合谋关系,论证技术支撑在文化制度建构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种支撑所带来的正面效果和负面价值的可能性。当技术理性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社会主体性力量之际,不仅推动文化制度的社会变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以气为主”的美学意蕴
收藏 引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 第3期21卷 113-119页
作者:邵波四川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研究所 
曹丕把气论引入文艺美学领域,把作品之气归结于主体独特个性,又把主体之气归结于自然宇宙之气,直观笼统地把握了文艺的源泉,审美主体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以及艺术品生命力所在,从而确立了文艺的自然本体论.以自然本位论反对神学目的论和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国诗学的生命本体精神
收藏 引用
《龙岩学院学报》1996年 第2期16卷 12-14,18页
作者:吴瑞裘 
论中国诗学的生命本体精神吴瑞裘“气”是我国古代哲学极重要的范畴,后来又被引入文艺领域。从先秦到晚清,不同时代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谈它,不断赋予新意,使其内涵丰富而又驳杂、它对我们民族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大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