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社区治理"
489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视图:
排序:
社区治理中的非正式制度因素研究
收藏 引用
《前沿》2008年 第7期 139-141页
作者:李果 于伟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上海200444 
社区治理可以理解为治理理论在社区层面上的运用,或者说是对社区范围内的公共事务的治理社区治理理论的内核是主张通过合作、协商、确定共同目标等途径实现对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作为一种发展中理论,学界对其实现途径有不同的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社区治理视角下的智慧社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收藏 引用
《电子政务》2015年 第6期 83-90页
作者:宋煜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社区治理视角探讨了智慧社区的相关概念和起源,并对其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结合政府在不同时期的社区管理政策,对智慧社区的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归纳,认为智慧社区的发展是建立在新型的社区治理体系构建的基础之上,其出现并获得市场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合肥市庐阳区社区治理开启“双微”新模式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组织》2017年 第13期 55-56页
作者:高志强 黄玉茹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地处合肥中心城区,社区大多数建筑都建设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房屋陈旧、设施设备老化、功能配套不全、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缺乏。社区停车、社区小广告、社区居民服务供需不平衡等已经成为困扰社区治理的主要难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社会资本视角下社工促进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行动路径研究——以成都市T社区为例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前沿》2024年 第5期13卷 68-74页
作者:杨绍俊 夏辛萍广西科技大学人文艺术与设计学院广西 柳州 广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柳州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社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治理研究是基层治理体系研究的重要构成。居民参与作为社区治理的基础,不仅有利于保证社区自治的推动,更有助于社区资源的整合,保障基层治理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社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社区治理背景下的社区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以石塘湾社区居民学校为例
收藏 引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3年 第5期 81-83页
作者:肖东晨 桑栋惠山区洛社镇石塘湾社区江苏无锡214185 
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是当代社区教育的新使命。社区教育在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社区教育治理主体缺位、社区教育治理理念淡薄和区教育治理能力不足等现实困境。本文以石塘湾社区居民学校融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社区治理视角下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困境与培育策略
收藏 引用
《青年发展论坛》2022年 第5期32卷 70-79页
作者:丁艺龙 王昕琦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共青团理论研究中心 南昌航空大学 
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是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能有效壮大社区力量、满足社会需求、化解社会风险。但是,青年社会组织面临着依附性发展突出、人才吸引力不足、制度支持不完善等发展性问题,不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社区治理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与机制构建
收藏 引用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 第24期31卷 233-234页
作者:张瀚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舟山316000 
市域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一个重要维度,体现的是国家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在"市域"范围内落实。社区治理是顶层设计落实落地之保障,也是基层民众发挥能动性、民生民意反馈及自我管理的重要平台。做好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字传播背景下社区治理的转型
收藏 引用
《传播与版权》2023年 第1期 84-86页
作者:周正安徽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在数字传播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媒体不仅是信息传播的渠道,还是一种基础的社会平台。在此视角下,社区治理需要重新审视数字媒体的深刻影响,发挥其整合和建构功能,让社区居民产生集体认同,营造文化氛围,打造文化共同体,构建“地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社区文化创新完善新时代社区治理的文化基础
收藏 引用
《中国民政》2018年 第7期 37-38页
作者:杨林新古风公共文化创意智库有限公司 
社区是我国城乡的最基层单元,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环节。社区文化建设和创新是完善社区治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社区治理中的基层协商民主:价值、困境和出路
收藏 引用
《大理大学学报》2021年 第1期6卷 74-79页
作者:杨雪 苏晓伟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基础教学部贵州惠水550600 中共遵义市红花岗区委党校党建教研室贵州遵义563000 
协商民主是公民以利益、文化和价值多元为基础,以公共协商为核心内容,以公共利益为导向,通过对话、辩论和妥协对原初意愿的修正,从而形成共识的民主形态。具有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协商内容的公共性和协商参与的公共理性等特性。其存在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