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神圣性"
7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生活的艺术化与艺术的神圣性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0年 第11期 5-13页
作者:张世英北京大学哲学系 
生活艺术化的深层内涵,不在于悦人耳目的声色之美,而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于心灵美。本文结合海德格尔、布伯、李贽等思想家的相关论述,着重阐明心灵美之超越感美的特点。艺术品之美的本,在于超越(不是抛弃)日常物品的功用,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神圣性与人的无限敞开——关于艺术与宗教的文化哲学研究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2001年 第6期 133-140页
作者:宋一苇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在共同的文化语境中 ,艺术与宗教是关系亲密的两种文化。这种文化间的亲密不仅缘于相邻文化间的横向影响 ,而且包含着深层的文化间互。深入地探究这种深层的文化间互 ,将为我们理解艺术展开一个全新的文化视域。本文从人类文化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当代艺术的狂欢化与神圣性之间的矛盾
收藏 引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1期31卷 61-64页
作者:张飞龙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 
本文主要讨论了20世纪电影复制时代以来的艺术生产和消费的狂欢化问题。本文认为,通俗艺术的狂欢化固然从主题和情感表达层面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艺术神圣性,但是大众艺术的兴起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变迁以及艺术史演进的变化。由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神圣性的呼唤——评查常平的《中国先锋艺术思想史》
收藏 引用
《都市文化研究》2021年 第1期 464-473页
作者:熊径知武汉大学哲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查常平的两卷本《中国先锋艺术思想史》,是汉语学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首次整全展现。首先,作者将世界图景逻辑的认知框架在中国先锋艺术的视域中确立为"世界关系美学";其次,作者基于时代精神的立场来对中国艺术的当代处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神圣性的“坠落”——关于林兵《天碟》系列
收藏 引用
《艺术界》1999年 第4期 119-121页
作者:淮水 
林兵是那种十分喜爱艺术却又不大在意艺术的画家。画画是他思想和感情脉络延伸的渠道,是他确证他对所置身的生存环境的意义的方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时空中的永恒神圣性——读《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6年 第7期 130-135页
作者:韩洞 
《可视的艺术史》一书的副标题为"从教堂到博物馆",将两个看似无关的空间联系在了一起。这个题目开宗明义地阐明了全书的研究特点,即时间上历时与共时的考量和空间上平面与立体的辨析,以及关注宗教思想与社会思潮在现代发展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析勒·柯布西耶宗教建筑中的神圣性表达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19年 第6期 90-91页
作者:孙丹婷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玉溪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在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职业生涯中,他创作了萨伏伊别墅、马赛公寓、朗香教堂、拉图雷特修道院、东京国家西方美术馆等一系列在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住宅、公共建筑以及宗教建筑,其中尤以宗教建筑最为后人推崇。他在两座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神圣性、动作与社会:阿尔托残酷戏剧中的逆流之美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24年 第20期 52-54页
作者:李辅城荆楚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荆门448000 
源于其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阿尔托成了一个癫狂的艺术家。他高举革新的旗帜,意识到彼时一些流行的戏剧流派和作品过度依赖舞台和剧本,大多是冗杂陈旧的套式。他主张将剧场彻底改造,包括舞台背景、装饰的物品等组成部分,只留下空旷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民俗仪式的神圣性缺失问题——以“春节联欢晚会”为例
收藏 引用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 第6期26卷 122-123页
作者:周思源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当代审美文化呈现出符号泛滥却意义匮乏的局面,"春晚"作为根植于电视媒介的当代艺术,不可避免地和机械复制时代缺乏光韵的艺术品一样,失去了民俗仪式所必须的"神圣性"。由于先天的不足,"春晚"无法真正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语境中的神圣性道说
收藏 引用
《艺术广角》2002年 第5期 44-48页
作者:宋一苇 
在我的心灵向一切对于尘世事物的欲求锁闭以后,在我实际上对于暂时的事物再没有任何心思以后,宇宙就以光辉的形态显现在我的眼前。那僵死的、沉重的、只占据着空间的质块已经消失了,代替它的是川流不息、汹涌澎湃的生命。力量与行动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