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神话史诗"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封神第一部》:神话史诗的现代讲述——乌尔善访谈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23年 第5期 73-79页
作者:乌尔善 陈晓云 李之怡(整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封神三部曲》作为导演乌尔善创作风格的延续与发展,践行了以现代电影工业讲述古代神话史诗的新的类型尝试,由此表达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及其历史文化价值观。访谈侧重“三部曲”叙事的整体创作与连续拍摄、工业机制的创作与制作实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封神第一部》:神话史诗的本土探索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23年 第5期 64-68页
作者:于帆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作为“神话史诗”的《封神第一部》以精准的类型定位、自觉的文化建构和价值观承载意识,在文化资源整合、叙事和美学表达上做出了富有成效的策略制定与落实,在项目开发与统筹上给予中国电影产业重要启示。影片在类型认知乱局中找到了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泰国主流电影的商业化运作——以21世纪以来神话史诗电影为例
收藏 引用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 第2期32卷 67-75页
作者:盛柏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上海200092 
21世纪以来,反映泰国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神话史诗电影在艺术成就和商业票房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们在题材上依托于本土的神话故事,以共鸣共情树立民族自信;在叙事结构上由繁化简突出主线,顺应大众的观影需求;在人物塑造方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中国神话史诗的现代性改写与类型化探索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23年 第17期 16-20页
作者:张燕 黄山桃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中心 
在中国历史上,“封神”故事流传至今已逾千年,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在民间可谓家喻户晓。对电影而言,这个经久不衰的题材既是银幕改编创作的素材宝库和市场营销的有效红利,在不同时期的电影史上不断地被改写重塑,同时也面临着如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神话史诗张扬现代精神 探索音乐剧的本土化道路——评原创神话音乐剧《英雄后羿》
收藏 引用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 第3期 60-63页
作者:詹庆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军情系 
作为"舶来品"的音乐剧艺术形式一直面临着"本土化"的难题。原创神话音乐剧《英雄后羿》在宏观的整体艺术形态上体现了西方音乐剧类型整合与形态扩张的基本特征,在微观层面的歌、舞、剧、美几方面都注入了鲜明的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为侗族神话史诗《嘎茫莽道时嘉》辩析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1989年 第3期 153-163页
作者:苗延秀 
如果说有“侗族萨文化”的存在,那么以“萨天巴”为主神的侗族神话史诗《嘎茫莽道时嘉》,便是“萨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虽为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但至今还存在不同看法——有人说它是杨保愿的个人创作,不是整理。我因为编《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封神·朝歌风云》:神话史诗类型的拓展与现代性探索
收藏 引用
《长江文艺评论》2023年 第5期 71-77页
作者:范志忠 金玲吉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史诗是“以描述神和英雄们的活动和业绩为主的原始的叙事诗”。[1]苏珊·海沃德将史诗电影概括为耗资巨大,需要“不朽的英雄”“不朽的明星”“宏大布景”和各式服装,且主题往往“取材于历史,而且常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同生、共存与共长——景颇族神话史诗“目瑙斋瓦”人神鬼共生生态蠡测
收藏 引用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 第5期 100-109页
作者:徐俊六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共生是一种生态机制,存在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是构筑整体的内在机理。景颇族神话史诗'目瑙斋瓦'是景颇族传统文化与艺术共生整合的结晶,其通过人神鬼的传说与故事进行讲述。人神鬼同生、共存与共长是人神鬼共生生态的呈现,表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傩 民间叙事表演原始戏剧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1996年 第8期 4-13页
作者:周华斌 
一戏剧是一种叙事。或者说,戏剧离不开故事。中国戏剧史学者对戏剧所下的定义是:“人物扮演故事”的表演艺术。中国传统戏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史诗理论的几个问题
收藏 引用
《内蒙古社会科学》1989年 第6期10卷 87-90页
作者:格日勒扎布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一、史诗的产生与发展 史诗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文学现象。属于一个特定的“历史范畴”。对于这一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阐述基本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上的宏观考察,认为史诗是人类从野蛮时代带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