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禅学"
8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禅学视角下的书画创造论——以黄庭坚和董其昌为例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4年 第1期 154-159页
作者:刘佳妮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禅学对中国书画的影响持久深远,它与中国书画的结合融会在历史上已然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并且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思想。本文以对宋代黄庭坚和明代董其昌的“以禅论书画”的思想探究为例,窥探禅学影响在书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慧宗杲研究的新推进——任静伟《大慧宗杲思想研究》读后
收藏 引用
《安康学院学报》2024年 第4期36卷 107-109页
作者:米进忠东华理工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任静伟的《大慧宗杲思想研究》一书,无论是选题还是内容结构,均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具有较高学术价值,从而在已有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推进了关于大慧宗杲的研究,对中国思想史研究走向精细化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然而,该书也存在诸多不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禅学与创意写作的中国化研究
收藏 引用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 第2期44卷 138-143页
作者:雷勇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创意写作学科引入中国已近10年,进一步推进创意写作中国化研究显得尤为迫切。目前创意写作中国化研究多集中于学科建构理论,而立足于本土文化资源的理论深耕非常有限。创意写作虽是"舶来品",但有没有和中国文化深度融合的可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技艺与言志:中国诗歌的用事准则论及其禅学内涵
收藏 引用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12期35卷 115-122,159页
作者:马强才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36 
用事为中国古代诗歌最为常见的重要修辞手法之一。古代诗学家总结出诗歌用事准则,除了要求"切合"之外,还要做到"不为事使"、"用事不俗"和"如盐著水"。"不为事使",强调诗人对故事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禅学与宋元文人画的思想关联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7年 第12期 126-142页
作者:江澜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文人画发端于宋,在元代形成自身独特的面貌,画风影响延至明清。欲探究文人画异军突起的原因,必然绕不开禅学。如果缺少了禅学对士夫文人精神世界的渗透,那么文人画的崛起是无法想象的。而禅学作为一种关于觉悟的思想,对宋元文人画的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评季羡林先生主编的“中国禅学丛书”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 第1期35卷 146-147页
作者:莫常红 
评季羡林先生主编的“中国禅学丛书”莫常红禅,即梵语“禅那”的简译,意即思维修。禅宗则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独树一帜的重大派别,可以说是中国化的佛教。它在传播过程中逐渐融汇中国原有的文化,影响越来越大,蔚为大观。它给中国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禅学对诚斋诗歌艺术的影响
收藏 引用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 第5期20卷 3-7页
作者:王琦珍 
杨万里的诗论与创作,明显地反映着禅学的深刻影响与渗透,这在当时就为人所注意了。葛天民《寄杨诚斋》一诗说:“参禅学诗无两法,死蛇解弄活泼泼”,并称赞他“赵州禅在口头边,渊明诗写胸中妙”。从某种意义上说,禅家观照与思维方式的影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圆悟克勤的禅学与美学思想
收藏 引用
《宗教学研究》2005年 第2期 80-84页
作者:刘方浙江湖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宋代时期,禅僧走向士大夫化,从而也使禅宗思想不断向艺术化、审美化方向发展。圆悟克勤开悟的著名公案,这一宗教实践,几乎成了士大夫艺术审美实践。而克勤所论述的人生的自由、解脱与超越的禅学理论,也正是深浸着宗教色彩的审美超越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禅学思想影响下的美学设计——以无锡灵山拈花湾设计为例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7年 第6期 14-15页
作者:张芸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用水幕、灯光、多媒体等设备展现的大型禅意主题《禅行》,主题中运用佛祖拈花微笑的场景,运用各类传统元素和现代材料,通过各种表现形式结合禅意美学思想进行设计。禅意美学思想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出色空之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铃木大拙的禅学风骨
收藏 引用
《中国宗教》2008年 第12期 53-55页
作者:申秀逸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近年来,宗教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宗教的研究也日益受到东西方学术界的关注。宗教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漫漫长路,渗透到人类活动的诸多领域,如政治、军事、道德、文学、艺术,等等,产生了巨大影响。15...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