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离心率"
87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视图:
排序:
高中新教材中球体体积公式推导的数学实验
收藏 引用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0年 第Z5期 62-63页
作者:杨家武昆明市第十四中学 
新课标人教A版教材必修2,在球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使用了"分割、求近似值、再由近似值转化为球的体积"的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定积分作了一些准备.让学生理解这一由近似到精确的思想方法,是这一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梯交流电机定子线圈匝间短路故障诊断方法
收藏 引用
《物联网技术》2019年 第4期9卷 21-24页
作者:王双龙 戴国洪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0 常州大学江苏常州213000 
文中提出了针对电梯交流电机定子线圈匝间短路故障检测的方法。首先,建立定子线圈匝间短路的数学模型;其次,利用Matlab仿真得到定子线圈匝间短路三相电流Park矢量轨迹图;最后,对Park矢量轨迹图像进行故障分析,即利用图像处理软件Halcon...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圆锥曲线常见问题的思考与探究
收藏 引用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6年 第7期 8-9页
作者:姜爱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高级中学 
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的重要部分,它充分体现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笔者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感受到在高中数学新课程背景下,圆锥曲线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从近年来各省份的数学高考出题分析来看,均涉及到圆锥曲线的内容,且难度较大,因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合作探究中确定分类标准
收藏 引用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4年 第10期 11-14页
作者:俞世平甘肃省金塔县中学 
分类讨论是处理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它几乎涉及了高中数学的所有内容.高中学生一般都较好的掌握了分类讨论的基本内容,能顺利进行基本问题的处理.但是分类讨论的关键是寻找分类的标准.面对复杂的、层次较多的分类讨论问题,往往不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注重“微”探究 追求“慢”教学
收藏 引用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6年 第11期 23-25页
作者:郭建华 刘权华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210036 江苏省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10002 
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因为数学知识是"现存的",老师又事先知道了它的存在形式,因此常常采取直接告诉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因为没有机会经历"归纳一演绎"的过程,所以学生可能知道了知识是什么,但不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因此也不理解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促进思维发展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研究课题——也谈“双曲线几何性质(第一课时)”教学问题串设计
收藏 引用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年 第1期 46-46页
作者:王波凤南师附中江宁分校高中数学组 
关于"双曲线几何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方案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就笔者在秦淮中学文科班上此课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与大家分享.(一)创设情境问题1前面我们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建立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现在已知双曲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议微课与复习教学的结合
收藏 引用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年 第19期 118-118页
作者:徐立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 
众所周知,复习教学相比新知教学而言来得更为复杂和困难.从知识难度上讲,复习教学相比新知教学而言,容易造成复习的无针对性,考虑到复习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对于复习教学往往比较难于掌握程度;从教学设计上来说,复习教学也比新知教学难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堂常态课的两种精彩设计——对“椭圆几何性质(一)”两种教学设计的赏析
收藏 引用
《中学数学(高中版)》2015年 第12期 35-38页
作者:王华民 张建良 俞培庆江苏省无锡滨湖区教研中心 江苏省无锡市教研中心 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 
对于课题"椭圆的几何性质(一)",我们有幸先后聆听了两次,一次是江苏省特级教师王老师的对外展示课,另一次是全国优秀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吴老师的课,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堂看似平淡的常态课,经过两位教师及其团队的精心设计,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几何画板在圆锥曲线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收藏 引用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年 第7期 59-59页
作者:徐水龙浙江省衢州第三中学 
现代化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与数学的整合,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教师运用"几何画板"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中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收藏 引用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年 第3期 18-18页
作者:唐丽丽安徽省怀远县第三中学 
新课程改革提倡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门艺术,要求我们教师得多探索,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入手,从学生生活中的场景入手,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创设出简单高效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和主动学习的动机,为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