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通过模型反求的方法得到实验模型;结合可靠性理论进行大量采样试验,对模型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分析,以此研究种植术与分根术联合治疗术后牙体的可靠性,分析影响手术远期治疗成功率的因素,并得出在可靠度达到80%时牙体的极限载荷。通过分析计算得知牙体受力情况以及骨质性能是影响种植术与分根术联合治疗远期成功率的最关键因素,且经过种植术与分根术联合治疗后的牙体完全可以胜任日常咀嚼及咬合任务,但应尽量避免斜向受力及咬合过硬食物。
摘要:模拟临床咬合,对种植术与分根术联合修复后的牙体进行功能性早期负载,得到下颌骨各阶段的最大变形量,从而研究缩短种植术与分根术联合修复周期的可行性。采用反求的方法得到实验模型,在没有形成骨结合的情况下对术后牙体施加动态载荷,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出在整个咬合周期内下颌骨的变形分布规律。最大变形量出现在受力角度达到最大处,且小于产生纤维性结合的最小阀值150μm,可以用早期负重代替传统延期负重作为治疗种植术与分根术联合治疗方法,并且可以缩短治疗周期。
摘要:目的:对种植术与分根术联合修复后的牙体进行功能性早期负载和传统延期负载,得到下颌骨在动态与静态两种载荷下的变形和受力情况,从而研究动态与静态两种载荷对下颌骨的影响,以及早期负载与延期负载所能承受的最大咬合力.方法:采用反求的方法得到数值模拟所需模型,在没有形成骨结合与形成骨结合两种的情况下对术后牙体施加动态与静态两种载荷,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出下颌骨形变与应力的分布规律.结果:牙体在受到动态载荷时所产生的最大变形量和最大等效应力均与静态载荷时相同,且可以完成日常咀嚼任务,但仍应尽量避免使用术后牙齿长时间反复咀嚼,在早期与延期两种负载下,术后牙体可以承受的最大咬合力分别为1 957 N和2 047 N.
摘要:临床常见缺牙区颌骨内存在埋伏牙,通常设计拔除埋伏牙后再行种植修复治疗。但较多情况下拔除埋伏牙对颌骨创伤较大,导致其不再具备种植修复条件。本文利用数字化技术,对1例种植术区存在2颗埋伏尖牙的患者,合理设计种植体倾斜角度和位置分布,在满足种植修复需求的前提下避开埋伏牙,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以期为缺牙区存在埋伏牙且埋伏牙无法拔除的情况提供新的种植修复策略。
摘要:当临床中既要进行缺失牙的种植,又要进行余留牙的牙体预备时,利用数字技术将二者进行同期整合是一个减少就诊次数、提升效率的方案。本文提出了一种同期种植与牙体预备技术的数字化流程,将种植手术导板和三维打印定深孔导板同期整合为一个导板,同时完成引导种植体植入与精准牙体预备。以“修复为导向”的虚拟种植规划设计并制作出的种植手术导板,可以提高种植体植入的效率和可预测性,其线性精度要求为1 mm左右;而定深孔导板实现了牙体预备量的精准引导、修复空间可视化,保证了备牙质量,其线性精度要求为百微米级。不同的设计精度需求使得二者的结合提升导板整体的引导精度需求,二者的一体化同期应用也实现了最大程度减少临床操作时间、就诊次数以及患者经济负担的要求。
摘要:1966年Branemark揭示了纯钛的骨结合理论,牙齿种植术由此开始迅速发展,1994年Summers提出的骨凿技术(osteotome technique)使上颌窦底提升微创化,提高了因上颌窦过度气化导致骨量不足患者的种植牙成功率。近十年来,数字化种植技术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三维种植设计软件,结合解剖结构图像和修复体模型的参数,获得了三维数字化的种植信息,利用快速成型技术(rapid prototyping,RP),例如3D打印,制成临床操作中所需的数字化种植导板。本研究针对倾斜型上颌窦底,应用种植导板,辅助经牙槽嵴顶提升倾斜上颌窦底法,提高了倾斜型上颌窦底种植的成功率。
摘要:目的探讨上前牙区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CAD/CAM)技术的种植导板精确性。方法选取48例上颌前牙缺失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均拍摄锥形束CT,应用Simplant软件进行术前设计,对照组行常规种植手术,观察组基于CT数据设计和制作牙支持式CAD/CAM种植导板后行种植手术,对比两组术前设计与术后实际种植体的三维位置及误差情况。结果两组共置入52枚种植体,其中对照组24枚,观察组28枚,骨结合均良好,术后随访15个月,其中对照组4枚种植体周围轻度骨吸收,观察组1枚种植体周围轻度骨吸收,两组均无其他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异常,15个月累计存活率100%。观察组偏移距离与偏移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基于CAD/CAM技术的导板用于上前牙区种植术中的临床效果良好,有助于减少位置偏倚现象,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摘要: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具有分辨率高、辐射剂量低等优点。CB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口腔种植术前评估、方案设计及种植手术起到重要作用。
摘要:种植成功率常受种植体周微生物、种植体负荷、种植体设计、患者自身因素如吸烟、饮酒、种植术后护理、系统疾病等的影响。种植体周微生物是影响种植体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之一,本文主要阐述种植体周微生物影响因素及炎症的原因。
摘要:锤造带翼粘接桥修复种植义齿的临床应用陈士俊,何惠宇,李卫新(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口腔种植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种植义齿修复方面的报道又甚少,我科开展种植义齿修复已有1年余,并且自行设计应用锤造带翼粘接桥进行种值义齿的修复,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