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科学探测"
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木星系科学探测研究与展望
收藏 引用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3年 第6期43卷 1-10页
作者:邹昕 彭兢 缪远明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100094 
为了更好地规划中国首次木星系科学探测任务,对国外历次木星系探测任务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包括7次飞越探测、2次环绕探测(伽利略号和朱诺号),归纳总结了木星系探测任务的科学目标、载荷配置及其探测成果情况,分析得到了木星系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嫦娥四号着陆器有效载荷任务设计与验证
收藏 引用
《航天器工程》2019年 第4期28卷 101-108页
作者:徐海涛 薛长斌 刘鹏 杨眉 李飞 陈丽平 纪奕才 张珅毅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北京100190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100094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北京100190 
嫦娥四号着陆器落月后载荷需进行初始状态建立,载荷初始状态建立过程与探测器两器分离过程交叉,对飞行程序设计提出了挑战.文章针对嫦娥四号有效载荷分系统与探测器总体设计,按照着陆器各载荷的任务要求,结合月面工作的约束条件,从系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
收藏 引用
《中国航天》2008年 第5期 12-17页
作者:张永维 袁仕耿双星探测计划的总设计师 双星探测计划副总设计师 
中国的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从卫星研制初期的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历经实践一号、实践二号卫星群、实践四号以及实践五号卫星,初步形成了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在充分利用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的基础上,在东方红一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嫦娥三号”飞天奔月热点试题设计(一)
收藏 引用
《地理教学》2014年 第10期 62-63页
作者:倪锦顺黄冈市英山县长冲高级中学 
背景材料:材料一:“嫦娥三号”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凌晨1:30分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嫦娥三号”将携“玉兔号”月球车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并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科学探测。嫦娥三号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空间天文学迎来新黎明
收藏 引用
《中国国家天文》2012年 第10期6卷 46-48页
作者:Richard Stone 黄京一(译)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以其过硬的实力赢得了广泛赞誉。接下来,中国的基础学科研究也会迎来一个漂亮的飞跃。在未来的几年里,中国还将启动9项科学探测航天任务。同时,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已经安装了用于科研的有效载荷,未来三年内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颗叫作叶培建星的小行星
收藏 引用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1年 第24期 6-7页
作者:胡征和不详 
75岁的叶培建已经在航天深空探测领域整整奋斗了53年,这位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被授予了"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2004年,我国月球探测计划迈出了第一步——绕月探测工程正式启动。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智能倾角测量系统的C51编程实现
收藏 引用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年 第12期 125-126页
作者:王子卿华北电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京市102206 
科学探测呈现出向深度智能化和三维方向发展的趋势,智能倾角测量系统成为发展的关键。本文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以HMC1022传感器、CS5550模数转换器、AT89S52单片机以及显示模块等为基础,设计实现了智能倾角测量系统,并基于uVision开发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NASA为“火星”2020漫游车选定仪器
收藏 引用
《中国航天》2014年 第10期 25-27页
作者:郑娟中国航天标准与产品保证研究院 
NASA定于2020年发射的下一辆火星漫游车"火星"2020将识别、采集并储存火星岩石样品,以备未来由机器人或宇航员取回地球,并将继续寻找火星以往曾存在生命的迹象。它还很可能将采用重新设计的车轮,以避免眼下正在困扰好奇号漫游车的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离心机的冬腾
收藏 引用
《机电信息》2011年 第28期 101-102页
作者:盛学章不详 
1964年,值得中国人民记忆的事情太多太多。那1年,我国第1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1步。同样是那1年,我国第1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还是那一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火星车的关键技术分析
收藏 引用
《国际太空》2020年 第7期 23-26页
作者:鞠小薇 王岩 付春岭 温博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1引言在深空探测任务中,巡视探测是深入开展地外天体科学探测活动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在火星等固态星球表面选择科学目标,并开展针对性的探测活动。这种探测形式可以拓展探测范围,实现科学探测的点面结合;满足科学仪器巡视就位探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