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系列创意短视频《颗粒度报告》聚焦科技前沿,记录高质量发展,问道中国式现代化。该系列节目将宏大叙事与百姓生活有机融合,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令观众耳目一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本文以《颗粒度报告》为例,从思想、艺术、技术三个维度,探讨科普短视频融合创新,打造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短视频精品的创作路径。
摘要: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中科普短视频已成为科学普及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以自然科学类科普短视频为研究对象,运用传播学中“5W模式”对其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其传播特点总结此类科普短视频的传播策略,并从中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构建用户画像,对用户信息分析高度精炼,搜集科普短视频的基本用户画像、知识付费意愿、短视频内容的信任与认可度等情况,分析梳理出用户的年龄群体地域特点,用户对内容的偏好需求与行为动机。从用户对内容的认知、思辨、评价3个维度对用户的反馈机制进行研究,为探索科普短视频的提升路径提供参考。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MG动画作为新兴的视觉传播形态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应用十分广泛,它通过扁平化、极简的方式来表达内容,虽短小精悍,但可以展现巨大的信息量。在“公众参与科学”的范式下,科普短视频迅速崛起,其符合当下公众碎片化、即时性的信息消费习惯,已经成为科学内容传播的重要载体。MG动画与科普短视频的结合,形式新颖简洁、直观生动,能够促进社会公众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达到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最终目的。但同时,现阶段MG动画在科普短视频中的应用仍存在较大的完善空间。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结合当下MG动画在科普短视频中的应用,从化抽象为具体、活跃画面元素、缩短制作周期、扩大受众群体等四个方面,分析MG动画在科普短视频中的应用优势,并总结出其形式设计、内容设计、动态设计、科普专业性、原创IP形象等五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丰富形式设计、优化宣传效果,内容设计赋能、知识更加直观,利用动态设计、强化知识内容,坚定科学品质、建立专业团队,打造原创IP形象、助力科普宣传等优化策略,旨在为动画艺术与科普宣传的结合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在视觉转向的时代背景下,促进人们对科学知识的“看见”“看懂”“看好”,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
摘要: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2012—2022年间收录的科普短视频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呈现与解读,研究发现科普短视频研究整体趋势稳中向好,发文量呈良好上升势态,研究热度持续升温,以学术期刊为主,学位论文占比次之,发表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新媒体研究》和《科技传播》上。但作者及机构间合作较为松散,暂未形成集核心作者以及合作集群。科普短视频研究可分为缓慢发展时期、波动增长时期和快速增长期三个阶段,现阶段融媒体和传播特征是研究热潮,同时,科普短视频正朝着全民科学素质、科技强国和乡村振兴等多元化方向快速发展。
摘要:近年来,当科普知识以短视频的形式开始被广泛传播时,普遍存在内容生产与传播效果之间不平衡的问题。以B站、抖音和快手平台上99个科普账号为研究对象,从艺术性、科学性、商业性及传播效果的角度切入,采用SPSS 26.0对上述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探讨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及产生失衡的原因。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采用配方式生产和作者性生产相结合的方式,均衡科普视频的艺术性、科学性与商业性;了解平台运作逻辑并运用平台思维推出不同知识层次的内容来提升科普短视频的供需匹配度。
摘要:短视频媒介的高速发展为科普传播和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带来新变化,也为科普知识的生产创作带来新思考。以抖音平台为例,本文迁移并分析SECI模型理论在科普知识类短视频创作中的应用过程,积极引导创作者在生产上关注知识管理转化四阶段核心环节,并帮助相关行业人员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管理理念来把握科普短视频在知识生产创作中的深层次应用。
摘要:越来越多的科学传播者以短视频为载体进行科学知识传播。要创作出高质量的科普短视频,需要把握两方面的创作要素:内容要素和非内容要素。内容要素包括主题选取、受众定位、脚本设计等。非内容要素包括命名方式、解说方式、表达风格、背景配乐、传播渠道。基于此,以人工智能科普短视频的创作为例,介绍创作要素的运用方法。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平台的普及,科普短视频因其形式多样、传播迅速、易于接受等特点,成为公众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渠道。然而,在信息量巨大且竞争激烈的新媒体时代,如何设计具有吸引力和教育意义的科普短视频,并优化内容以提高用户参与度和传播效果,是当前科普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科普短视频的设计策略与内容优化方法,提高科普短视频的影响力和教育价值。
摘要:在当今个性化盛行的后现代社会中,对“Z世代”的历史教育需要更新颖有趣的形式,具有1.8亿播放量的古代史主题趣味动画短视频《如果历史是一群喵》即为一个优秀案例。《如果历史是一群喵》具有IP化角色标志、多元化叙事语言、“章回体”叙事结构的叙事特点,其通过精心设计的人物形象试图贴近年轻人喜爱的萌文化,并且借鉴我国古代“章回体”的故事结构来吸引读者关注,同时其语言方式兼具历史科普的客观叙述与戏谑轻松的主观演绎。《如果历史是一群喵》以这些独特的叙事方式促进了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当代网络传播。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