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秦岭隧洞穿越岩性不整合接触带时发生突泥涌水现象,施工中先期安排超前地质预报,再实施超前地质钻孔进行验证。最终确定采用超前大管棚配合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止水的施工方案,取得了超前支护和注浆加固的双重效果。
摘要:隧洞突涌水是山岭隧洞施工中遇到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秦岭隧洞下穿椒溪河段,隧洞埋深浅,岩性以大理岩为主,断裂构造发育,形成良好的富水区,隧洞穿越时发生3次大的突涌水现象。施工中先期安排地质超前预报,再实施超前水平钻孔进行验证,并利用超前水平钻孔进行双液浆预注浆。最终采用多种注浆形式对洞内突涌水进行处理,洞外河床修筑挡水围堰及防渗墙有效减少了洞内涌水,确保秦岭隧洞顺利通过椒溪河段落。
摘要:地下工程中,常规外水压力的应对措施已经具有大量的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但特殊区段的研究较少。结合引汉济渭秦岭隧洞越岭段的工程实践,针对大埋深、围岩相对较好、富水、空腔发育的节理密集带的特殊段落,研究外水压处理方案。通过数值计算、现场实施条件、实施效果等分析论证,提出推荐方案。密集带外侧采用土工布填塞并注化学浆液速凝形成外模,内侧刻槽扩挖浇筑钢筋混凝土形成内模后,灌注双液浆,达到堵水抗水压的效果。经现场组织实施,效果较好。
摘要:分析研究了引汉济渭秦岭隧洞TBM施工段长距离连续皮带机的布置、设备选型和支架性能,并对连续皮带机安装和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进行了阐述和介绍。为满足要求,TBM施工段岭南工程连续皮带机采用三托辊输送带,皮带机带宽914mm,厚度15 mm,带速2~3 m/s,采用ST2000钢丝皮带,皮带支架满足受力和稳定性要求,针对安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分渣器气动改液压、移动尾端改造等处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摘要:为进一步加强引汉济渭秦岭隧洞工程投资的控制,确保陕西省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按期完成,针对水利部概算"编规"的局限性,在现有法律法规和定额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4个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1)"编规"对引水隧洞项目的划分较粗,无法满足秦岭隧洞工区多、费用组成复杂的要求,设计采用金字塔型分工区结构进行概算组织;2)进口硬岩TBM掘进设备购置费高、断面单一,难以反复利用,"编规"仅在石方开挖单价中计取设备折旧费将使施工单位面临巨亏,设计采用折旧费由施工单位和业主分摊的方案达到了风险共担的目的;3)秦岭隧洞最大独头通风距离达到16 km,超越了"编规"最大12 km的极限,设计采用二次曲线拟合,准确确定TBM轴流通风机调整系数;4)"编规"中隧洞排水费已包含在临时设施费内综合考虑,不单独计列,无法适应多次穿越富水层的秦岭隧洞,设计根据预测涌水量和排水方案计算排水费,使概算合理,留有余地。
摘要:为研究隧洞外水压力对衬砌结构的影响,针对引汉济渭秦岭隧洞的高地下水头特点,采用数值计算分别对无灌浆层和有灌浆层两类情况下衬砌完全不透水、渗透性较低、设置排水孔3种工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衬砌外水压力的变化,并以典型洞段的堵排水方案为例,验证了排水孔设计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随着衬砌结构透水性的增强,作用于二次衬砌的外水压力逐渐降低;当衬砌具有一定渗透性而未设置排水孔时,灌浆层渗透系数越小,作用于衬砌上的外水压力越小,且随着灌浆层厚度增加,衬砌外水压力不断减小,渗流量不断降低,当灌浆层厚度达到一定程度后,衬砌外水压力值虽继续减小但降幅明显趋缓;采用围岩灌浆并设置排水孔,可使作用于二次衬砌上的外水压力大幅度减小,且有效降低渗流量。综上,采用围岩灌浆的同时设置排水孔可取得良好效果,使作用在二衬结构外表面的地下水压力水头基本接近于零,达到了设计要求。
摘要:秦岭隧洞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地下水充沛,部分洞段岩性交替变换,且软硬岩互层,为隧洞超前预报带来极大困难。结合秦岭隧洞地质环境的特点,采取TSP、瞬变电磁法、地质雷达三种超前预报方式,进行综合预报。经后期开挖验证,该综合超前预报方法有效可行,通过三种方法的结合,能够对掌子面前方复杂多变的地质情况进行较全面、准确的判断。
摘要:引汉济渭工程秦岭隧洞穿越秦岭岭脊,延伸长,埋深大,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施工中将遇到各种各样的工程地质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秦岭隧洞高地应力条件下坚硬岩石发生岩爆的可能、高地温及热害、放射性及有害气体、围岩失稳、突水涌泥、软岩变形等一系列问题,并进行了分析研究,可供其它隧洞工程参考和借鉴。
摘要:介绍了引汉济渭工程秦岭隧洞的1号勘探试验洞的工程地质条件,其特点是地层属于古老变质岩,岩性坚硬,节理及断层发育。隧洞施工过程中表现的工程地质问题为裂隙密集带突涌水、断层带拱顶塌方和破碎带围岩大变形。隧洞突涌水主要发生在断层带、节理裂隙发育带及岩性接触带附近,建议以排为主,在限量排放的基础上进行注浆封堵、加固。塌方段主要发生在断层破碎带,受构造控制,围岩自稳能力差,提出采用超前小导管棚架超前支护、加密拱架支护、台阶法施工穿过破碎带的处理方案。围岩大变形主要发生在断层影响地带等软岩地段,建议加强拱架支护加固围岩。以上的建议处理方案均得到施工应用,效果良好。1号勘探试验洞不良地质现象成因的分析和处理措施的效果对附近正洞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摘要:以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5号支洞为研究对象,微震监测技术为手段,微震数据及岩爆实录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诱发岩爆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微震事件活动与岩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应力和掘进速率是诱发岩爆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埋深不同,其对岩爆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同;微震事件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掌子面位置存在紧密联系,其"时、空、强"特征可以形象地演示岩爆的产生过程并用于对岩爆的预测预警;岩爆不会一直持续发生,而是会经历扰动开挖-裂隙产生-岩体储能-裂纹发育贯通-能量释放的过程,且当能量释放不彻底时,容易形成频发型岩爆。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