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立普斯"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立普斯的移情说美学
收藏 引用
《江淮论坛》1994年 第4期 25-29页
作者:岳介先安徽大学哲学系 
一19世纪后半期,西方的美学研究出现了两个重要转变:一是在方法上从自上而下的理性思辨方法转变为自下而上的心理实验方法;一是研究的重点逐渐从审美客体转移到了审美主体,注重审美观照中的自我活动,特别是集中对审美活动进行心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创造是一种移情活动——对立普斯的审美移情说的一点补充
收藏 引用
《新余高专学报》2002年 第1期7卷 38-39页
作者:刘广新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山东济南250000 
立普斯的审美移情说为切入口,分析了艺术创作中移情发生的原因、特点、指出移情在艺术创作与欣赏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西移情观念的差异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1998年 第3期 34-39页
作者:张燕玲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国古代美学的“移情”说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1995年 第4期 65-71页
作者:胡雪冈温州师范学院 
“移情”这一美学概念一般认为是从西方美学界输入,但由于移情是一种在创作和欣赏审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心理活动,而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它在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早已得到广泛的实践,从而在我国美学史较早就出现“移情”的概念,并渗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朱光潜《谈美》的艺术美学思想内涵
收藏 引用
《现代装饰(理论)》2015年 第9期 192-193页
作者:林李龙浙江理工大学 
朱光潜的《谈美》虽然篇幅不大,但能够完整反映出他早期的艺术美学思想。在书中,朱光潜以审美筋肉作为联系中西方理论的基点,以情趣为内核,最终以人生艺术化为旨归,建构了完整且有特色的艺术美学思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移情说”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06年 第7期 74-75页
作者:童兆源安徽芜湖书画院 
  艺术世界更多需要的是艺术家的情感投入和哲学沉思.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说过:"一切审美的喜悦都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同情感."他主张审美的特征在于对象受到主体的"生命灌注",美感的根源不在对象而在主观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心理学——论“移情说”
收藏 引用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 第4期14卷 51-53页
作者:高炬石家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河北石家庄050801 
以心理学方法研究美学有 4种观点 :立普斯移情理论认为审美欣赏实质为移情过程 ,偏重由我及物 ;谷鲁斯内摹仿说认为审美核心是“内摹仿” ,偏重由物及我 ;巴希的同情象征主义说认为美存在于心灵与对象发生同情共鸣之际 ;伏尔盖特移情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审美移情论
收藏 引用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 第2期10卷 11-22页
作者:申自强 
本文是作者即将出版的一部美学专著中的一章。作者曾应邀就本书内容在河南大学、开封大学等高等院校做专题学术报告,受到普遍欢迎。本文共分四部分。第四部分《中西方移情研究之比较》已先行在刊物公开发表。这里发表的是前三部分。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论中外“移情”审美内涵之异同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6年 第12期 27-28页
作者:张俊峰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移情说”由德国美学家立普斯提出,朱光潜在他的《文艺心理学》里进行了引述,提出了“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并且引用了庄子的“鱼乐”加以论证。那么“移情说”中的“物我同一”与庄子“鱼乐”中的“物我同一”具有相同的美学内涵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审美移情的客观性及其发生条件
收藏 引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 第5期 64-65页
作者:李平 
审美移情现象在我国古代诗歌创作和欣赏中就已出现。《毛诗序》的诗经六义说中的“比兴”手法即属于此。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释“比兴”为“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意思说:“比”是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