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筚篥"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记谱法转型引发的宋代“十六声”问题——兼论北宋乐论中“十六钟”的实践性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2024年 第2期 38-47,95页
作者:陆晓彤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十六声”是宋代独具时代性的乐律问题,它在北宋雅乐讨论中演化成了更实际的“十六钟”问题,即大乐编钟是否以“黄钟”至“清夹钟”共16枚成编。支持者认为“十六钟”为古制不容更改;反对者则认为钟磬编悬历来未有定制,“四清声”等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胡笳、箛、篍、簌、、筚篥名实辨
收藏 引用
《音乐研究》2018年 第3期 96-105页
作者:陈文革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筚篥作为乐器名在云冈石窟开凿前已经出现,南朝何承天《纂天》对此有记载,曰:“必栗者,羌胡乐器名也。经文作筚篥也。”①汉时未见筚篥之名,只《说文》载言曰羌人所吹角屠觱以惊马,似乎所指为筚篥。②六朝时,“必栗”作为乐器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来之乐筚篥的古今传承:从壁画石雕到民间音乐会
收藏 引用
《河北学刊》2019年 第4期39卷 79-86页
作者:万明廊坊师范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敦煌壁画是丝绸之路上的艺术瑰宝,早已入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敦煌石窟壁画中筚篥的出现,到河北石雕壁画中筚篥图像的遗存,构成西来之乐传播的重要轨迹,见证了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发展传承进程。源自西亚波斯,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筚篥的源流及其历史演变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2007年 第1期20卷 42-49页
作者:张雪媚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基础理论部 
本文围绕荜的源流问题而论:一方面,通过胡笳与筚篥的关系及筚篥与管子的关系的实证考察,从对比的角度考证筚篥的起源及其在我国流传过程中的历史沿革等情况;另一方面,从实证的角度,对筚篥在我国宫廷燕乐中的使用,以及筚篥再度东传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龟兹筚篥考略
收藏 引用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20年 第3期 79-88页
作者:胡东辉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北京100031 
筚篥(今名管子),属双簧竖吹吹管乐器,广泛流传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乐种之中。虽然筚篥如今是一件中国乐器,但其并非源于中国,而是一件外来乐器。结合文献、图像等资料来看,目前学界普遍认为筚篥来自于龟兹。而龟兹的筚篥来自于何处,目前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筚篥在中原的流传发展与应用
收藏 引用
《艺术品鉴》2019年 第1Z期 60-62页
作者:张文熙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 
筚篥是一种古老的吹管乐器,其在中原的发展中不断适应宫廷和民间的发展需要而不断演变,成了中原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传统乐器。筚篥不但在流传中原后深受人们所喜爱,在中原蓬勃发展后也逐渐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地,同样被广泛应用与本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再论羌笛与骨笛、筚篥之关系
收藏 引用
《民族论坛》2014年 第4X期 88-91页
作者:焦虎三 仲昭铭 罗建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绵阳621000 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梳理了历史文献与考古发掘中与羌笛有关的例证,通过论证其与骨笛和筚篥之间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文献中的簟本为竹制簧管乐器的一种通称,包含羌笛在內。而吐鲁番唐代壁画中的"双簟图",应为羌笛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唐代乐工“翻曲”考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1993年 第4期 51-52页
作者:郑祖襄 
唐代的诗文中,描写乐工的音乐活动时常常出现“翻曲”一词,如:花蕊夫人《宫词》:“御制新翻曲子成,六宫才唱未知名;尽将筚篥来抄谱,先按君王玉笛声。”白居易《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调弄谱》:“琵琶师在九重城,忽得书来喜且惊;一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燕乐宫调流变与乐器运用
收藏 引用
《音乐探索》2011年 第2期 63-67页
作者:庄永平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201103 
隋唐燕乐28调的流变与唐重琵琶,宋元重筚篥和短笛(梆笛),明重长笛(曲笛)有着直接的关连。隋初郑译与外来苏祗婆乐调对应,琵琶上是运用“齐均编次”模式。但由于后来琵琶定弦变化与强调调式主音的缘故,致使唐代产生了同主音转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丝不如竹”的颠覆——浅论历史上戏曲乐队中管乐地位的变迁
收藏 引用
《黄梅戏艺术》2015年 第2期 76-77页
作者:吴伟 
管乐由来已久,而且直到今天,各种管乐器始终以其特有的表现力为各地区的人们所钟爱。戏曲乐队中的管乐器主要是指竹笛与箫、唢呐(含筚篥)三种(在笛箫这两类乐器当中,有所谓的梆笛、曲笛、洞箫、南之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