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管弦乐队"
23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弗雷德里希·切尔哈管弦乐队《夜晚》音色运用之探赜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24年 第3期 140-143页
作者:徐飞洋浙江音乐学院作曲与指挥系浙江杭州310000 
弗雷德里希·切尔哈是当代具有影响力的奥地利作曲家。文章以切尔哈管弦乐队作品《夜晚》音色运用为探赜主体,探究其乐队配置特殊性、音色的“微形”处理和“形象化”处理独特之处,并讨论他的音响观念和创作理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心的远游——郭文景为女高音与管弦乐队而作《远游》评析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22年 第5期 20-25页
作者:向民 艾力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2021年10月10日,北京国际音乐节,郭文景为女高音与管弦乐队所作的《远游》隆重首演。虽然在疫情阴影下的音乐会举行都很难,但丝毫没有影响大家对这部新作的热情。作为21年音乐节的重头戏,本场音乐会被冠以一个文学化的标题《心灵的远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西洋管弦乐队的美育探究与实践
收藏 引用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4期39卷 99-101页
作者:吴奕昕安徽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 
以安徽工业大学西洋管弦乐队为研究对象,探究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通过艺术俱乐部课程及相关实践活动进行美育教育。针对安徽工业大学西洋管弦乐队的现状,从理论研究、教学实践中分析本乐队在美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十七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的研究(上)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 第2期 2-18页
作者:萧友梅 廖辅叔 
萧友梅先生于1916年向德国莱比锡大学哲学系提出的博士论文:《Eine geschichtliche Untersuchung über das Chinesische Orchester bis zum ***ī(先生自拟中文题名为《中国古代乐器考》),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的一部中国古代乐器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初中管弦乐队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收藏 引用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 第4期 108-112页
作者:袁悦兰州市第六十六中学甘肃兰州730070 
管弦乐队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关怀,其综合素质、风格魅力在现代美育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发展了人文情怀,对美的感知、欣赏和还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独特的优势。在中学成立、发展、实践管弦乐队存在较多困难,因此,导致初中阶段管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剧样板戏乐队编制与西方歌剧管弦乐队编制的对比--以歌剧《图兰朵》为例
收藏 引用
《黄河之声》2023年 第19期 164-166页
作者:张畅中国戏曲学院 
京剧样板戏,是传统京剧的一次重大改革,在保持了原有其传统音乐特点的基础上,又创造性地对声部的主次关系进行了重新的编排,并增加了西洋管弦乐队,形成了中西混合乐队的新编制。样板戏中融入了大量的艺术成分,融合了中国传统戏曲,西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音乐的视角去审视京剧艺术的发展——对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现代京剧引进管弦乐队的思考之一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20年 第10期 119-122页
作者:徐嘉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中国现代京剧的创新性发展,应该毫不夸张地说是把京剧推到了诞生二百多年以来的一个巅峰时期。无论从内容对传统的历史性题材到现实生活的反映,还是从戏曲舞台的变化发展和音乐的提升都是一个崭新的历史性阶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十七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的研究(下)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 第4期 1-34,2页
作者:萧友梅 廖辅叔 
第二部分乐队乐器概貌第一编节奏乐器、舞蹈道具及打击乐器我在这一部分里将要讨论的乐器,只限于十七世纪以前在乐队坐实际应用的乐器。那些十七世纪以后从西藏、缅甸和朝鲜传来的乐器在这里也许就不予叙述了。那些古老乐器的基音或者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管弦乐队的指挥
收藏 引用
《音乐生活》2009年 第7期 76-77页
作者:李平 
指挥,作为一门艺术,是近一百七十多年发展起来的,迄今一直被公认为是一门最全面的音乐表演艺术。指挥是整个管弦乐队的灵魂人物。在管弦乐队里,有各种不同组别、不同性质的的乐器,有时还有不同声种、不同音域的歌唱演员,每个演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贾国平《清调——为管弦乐队与录音磁带》创作研究——兼论中国当代作曲家创作观念的转变
收藏 引用
《音乐创作》2017年 第8期 116-119页
作者:刘志华商洛学院艺术学院 
“我们中国作曲家,要有自己的标准。我们不是参照古拜杜丽娜,我们也不需要参照拉赫曼,但所有的(学习)都构成了我们的经验,但是更多的经验是走向创作,走向中国的传统。”1——贾国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