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精神价值取向"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生存之累与信仰之轻——论新写实的精神价值取向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1992年 第4期 41-44页
作者:阎建滨 
一、“新”的本质 新写实究竟“新”在哪里?这是个无法回避也很使人尴尬的问题。如果我们无法指出新写实的特征,以及它与旧写实、寻根派、新潮派的本质区别,那么它就根本没有提出的必要。而新写实口号正同“朦胧诗”、“寻根文学”一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撕裂:体味萧何之痛——新编京剧《成败萧何》题旨的思辨性探析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1年 第3期27卷 111-116页
作者:万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司北京100020 
上海京剧院新编创的京剧作品《成败萧何》将人物投放到滚滚滔滔、雄浑磅礴的历史大势裹挟之下,去审视他们个体生命的局限和陷入群体的无奈,并由此进入人性反思。作品涉及了道德、责任、友情、生命、人格、天性、人的尊严及国家与个体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问题意识·现实情怀·学术创新
收藏 引用
《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 第6期31卷 109-111页
作者:陈树义山西长治市委党校 
本书是童庆炳先生新时期近30年来文学理论学术研究的结晶,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从对文学理论中基本问题的思考到对当代文学艺术精神价值取向问题的新见,从对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老生常谈的诘难到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提出的“三原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山水画中的渔父形象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8年 第9期 95-97页
作者:李以良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画发展的一大课题是如何使传统中国画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能够表达现代社会的精神本质。在信息化时代,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传统山水画题材需要以当下的精神价值取向来重新思考。这就需要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当前文学创作中的“写作”现象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05年 第2期 23-26页
作者:熊辉 
多元化和开放性的文化语境使学术界很难再用"派"、"代"和"主义"等术语标示出某一创作态势或创作群体的文学艺术特征和精神价值取向,也难以用诸如"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制器尚象--杨佩璋的漆艺创作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1年 第6期 130-131页
作者:李雪镜哈尔滨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有“制器尚象”的说法,即通过造物表达个体对天地万物的观察和体悟;高明的艺人能把握物与象之间的微妙关系,物实象虚,进而引导观者在观物过程中逐渐超脱物之本相,感悟到作品内在之精神。杨佩璋近期漆艺作品,即秉承了传统的“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曲电影“走出去”历史考察及其当代潜力
收藏 引用
《对外传播》2018年 第10期 32-34页
作者:李慧吕梁学院 山西师范大学 
中国的戏曲电影,如果从1905年的《定军山》算起,到今天已经有110余年的历史。历史不可谓不长,积淀也不可谓不厚,无论从艺术层面还是从精神价值取向层面审视,它都经历了一个融合、凝练、打磨、提升的成长过程。有关资料显示,百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诵写诗词育新人
收藏 引用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6年 第12期 144-145页
作者:孙爱军 尹国东 顾义华江苏省泰兴市古溪初级中学 
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证明,未成年时期的文化启蒙将决定人一生的精神价值取向,如古诗所说“素丝初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诗词作为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历久弥新.数年来,我校在诗词诵读与创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学生文学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1世纪文学精神的文化指向与文学人格建构
收藏 引用
《戏剧丛刊》2006年 第2期 46-48页
作者:周波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近年来,文学精神已经成了学界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然而人们乐于大谈文学精神,却很少深入探究它的真正内涵及特征。“文学精神”似乎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文化空筐.既漫无边际,又含蓄不能落实。探讨“文学精神向度”、“文学精神价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本期人物——姜宝林
收藏 引用
《今日浙江》2012年 第16期 60-60页
姜宝林博学诸家,融汇南北山水之长,同时又受西方现代立体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的启发,艺术表现手法融通中西,而艺术精神价值取向则回归传统,使之在形式上赋予震撼力和冲击力,以大俗求大雅,以化古求更新,境界尤显雄深廓大、气格高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