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精神内蕴"
35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情殇钟楼》的审美文化特质略说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12年 第5期 6-6,5页
作者:意栋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审美文化特质是对艺术个性的追问,也是表征作品价值的重要尺度。《情殇钟楼》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凸显了以下质素:深邃丰饶的精神内蕴、形神兼备的舞台呈现、富于华彩的“角儿”表演。在戏曲艺术创新和跨文化戏剧交流的视域中,《情殇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纵横捭阖 自成新格
收藏 引用
《中国报道》2015年 第6期 86-88页
作者:徐明松 
张志民的作品以其雄浑大气、激情磅礴的艺术风格和玄冥迹化、意境高远的精神内蕴为中国画绵延数百年的守成与创新的课题做出了独标一格的回答。张志民,号张大石头,1956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阳信县,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同年留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蔡志松 寻找生命的厚度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2年 第1期 69-75,68页
作者:王蕾不详 
蔡志松有一种精致的气质,如同他的雕塑般,具象中流淌着无法形容的精神腾像。貌似朴实、谦恭、甚至怀旧,实际上那种高雅和孤傲却实实在在地站在时代前沿。经典——是他的人,也是他的作品比较恰当的描述语言。在纷繁复杂的今天、蔡志松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梦中道路的迷离——析早期何其芳的“神话情结”
收藏 引用
《中外诗歌研究》2003年 第1期 36-42页
作者:张洁宇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讲师 
30年代的何其芳是一位“画梦”的诗人。他在回顾自己已往的诗歌创作历程时曾说:“我写诗的经历便是一条梦中道路。”而且,他的散文集也取名“画梦录”。可以说,“画梦”的说法极为形象、准确而凝练地概括出了早期何其芳诗文创作的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国女子美术先驱--张荔英油画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16年 第2期29卷 222-223页
作者:陈明园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200444 
张荔英作为民国时期又一位"失落"的女性西画家,其艺术成就值得在当代予以关注。本文试图以人物、静物、风景为三个解读板块,深入剖析张荔英油画作品中所特有的形式语言与精神内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中泾渭分忠恶,台下良莠俱苍生——《主角》论札
收藏 引用
《芒种》2019年 第11期 92-96页
作者:马兵山东大学 
今年4月底,在《主角》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前,陈彦写过一篇题为《致敬徐棻先生》的文章,谈到自己对剧作家徐棻艺术成就的三点感受:其一,徐棻先生守正创新,其创新是在"固守戏曲之道"前提基础上的"拉升"和"提纯&quo...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构桃花源——读冯钟云近作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7年 第14期 46-61页
作者:张荣东 
在过去的很多年中,冯钟云的绘画都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样貌:他既沿传统的花鸟题材追寻水墨之趣,又以消解具象的彩墨构成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水墨程式,这是从两个方向进行的探索与重构。一方面,他以传统的花鸟题材为起点,以浪漫、诗意的笔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音乐与音乐剧的一次探讨——2021盛京戏曲论坛音乐剧《镌·刻》剧目研讨会综述
收藏 引用
《音乐生活》2021年 第10期 36-39页
作者:郑永为沈阳艺术创作研究所 
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由沈阳大学创排的诗画音乐剧《镌·刻》隆重首演。该剧以疫情期间大学的校园生活为切入点,以雕塑系大学生创作建党百年的作品为线索,融汇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辉煌足迹,同时将敖汉小米[1]、三千孤儿[2]、...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用文字拂拭灵魂——评次仁罗布小说集《强盗酒馆》
收藏 引用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 第6期42卷 130-134页
作者:徐琴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陕西咸阳712082 
次仁罗布的小说集《强盗酒馆》延续了其创作一贯的叙事指向和精神意旨,苦难和死亡、悲悯和温暖这些丰厚的内涵在其作品中多元交融,既展现了藏族人广阔的精神世界,也传达出次仁罗布对灵魂世界的深度探查。他的创作有着多方面的文化渊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让作品留下特殊的禅景——我创作根雕《达摩》的体会
收藏 引用
《中国集体经济》2015年 第29期 84-85页
作者:吕洋明 
我对达摩的造像情有独钟,在10余年的根雕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达摩造像,得到了社会和同行们的认可。我创作的《东渡》在2014年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品博览会上荣获"中国原创百花杯"金奖。我为什么对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