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野生动物观赏是国家公园户外游憩的重要类型,在自然区域进行的野生动物观察、摄影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充分体现卡拉麦里国家公园的全民公益性,使丰富独特的野生动物资源得以发挥其观赏和教育价值,本研究通过红外相机监测的方法,统计卡拉麦里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道路附近水源地的野生动物分布情况,根据其出现的时间、地点和频率综合设计观赏路线,在对野生动物无干扰的原则下,基于原有道路的联通性设计了夏季(7—8月)和秋季(9—10月)两条观赏路线,并在夏季和秋季观赏路线上各设置4个观赏点,秋季观赏路线还有1个补充观赏点。两条路线上数量较多的观赏物种主要有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野马(***)和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3种有蹄类,其他出现指数较高的观赏物种有狼(Canis lupus)、盘羊(Ovis ammon)、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和毛腿沙鸡(Syrrhaptes paradoxus)等。研究结果为未来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旅游规划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摘要: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加速,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社区生境花园作为一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对高密度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积极影响,受到学界和政府关注。然而,当前仍缺乏生境花园物种组成、相互作用和影响因素的量化研究。本研究旨在掌握生境花园内野生动物的物种组成、相对种群大小以及物种分布的时空变化,识别野生动物对城市内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响应,并评估城市社区背景下特有威胁因素对动物产生的影响,基于此分析动物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并提出适应性管理建议。本研究基于红外相机监测技术,利用2023年2月11日至2024年1月13日在上海市长宁区7座生境花园中10个位点,累积总有效红外相机工作日627 d的调查记录,收集到20,375张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照片,分别使用相对多度指数、核密度分析法和回避-吸引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回归分析,评估了社区尺度动物种群的相对大小,分析了不同物种的日活动节律以及回避-吸引关系,揭示了生物多样性与生境花园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长宁区生境花园中至少存在15种鸟类和5种哺乳动物,其中猫(Felis catus)的相对多度指数最高。活动节律分析显示猫与其他野生动物存在时间上的避让关系,尤其对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构成威胁。生境花园周围景观的蓝绿基础设施斑块面积与花园内部的物种丰富度(S)(r=0.09,P>0.05)、多样性(H)(r=0.03,P>0.05)和均匀度(EH)(r=0.01,P>0.05)指数均呈正相关,但不显著。生境花园面积与物种α多样性关系微弱且相关性不显著(P>0.05)。生境花园的物种组成存在空间差异(β多样性)。本研究表明社区生境花园能与其他城市绿地空间协同为城市野生动物提供踏脚石,然而猫的泛滥对生境花园内物种多样性产生了破坏性影响。此外,花园自身的设计要素能够在微小尺度为野生动物提供水源、食源和庇护所等关键生存要素。在未来的建设和管理中,需要将生境花园纳入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中,考虑与周围景观的协同保护作用,并加强生境花园生物友好型的生态要素设计,加强对社区内宠物猫和野猫的管理,完善社区管理和维护机制。
摘要: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增大,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逐渐减小。道路建设分割了动物的栖息环境,产生了野生动物穿越引起的动物或人的安全问题,因此,在道路建设中逐步开始了野生动物通道的设置和研究。崇明生态岛的北沿公路建设中,为了保持生物多样性,帮助在该地区道路两侧生活的动物相互交流,设置和建造了2个小型野生动物通道。2020年1月~2021年12月,对该沿路区域的陆生脊椎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记录到4种两栖类、2种爬行类、47种鸟类和2种哺乳类。2021年6月,公路建成后,采用直接调查和红外触发相机,对通道被利用情况进行监测。至2021年12月,记录到有泽蛙、黄鼬、白鹭、池鹭和珠颈斑鸠等动物利用通道或通道口。与道路沿线野生动物调查结果相比,均为该区域高频出现的常见物种和优势物种,说明通道对动物具有持续被利用潜力。本研究结果将为在城市化区域内设置野生动物通道提供设计和数据支持。
摘要: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是我国西南山地特有的雉科Phasianidae鸟类,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仅分布于四川省中南部和云南省东北部的少数山区森林中(郑光美,2015)。2019年5月,在四川省屏山县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到1只体羽部分白化的四川山鹧鸪成年雌鸟(图1:左)。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