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红楼梦"
1,46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红楼梦
收藏 引用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03年 第3期 32-34页
我可不知道你读没读过文学名著,或者读过多少文学名著。不过,什么《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水浒》等你肯定听说过。多读文学名著最好,如果自己不喜欢读,大人们又非得让读怎么办,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就说,我小,我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清通俗小说“冷笔”叙事探析——以《红楼梦》为中心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学刊》2025年 第1期 212-228页
作者:张頔上海开放大学人文学院200433 
“冷笔”是古代小说评点术语之一,同时也是小说叙事的特殊艺术手法,指在小说故事行进的热闹、欢喜之处予以“降温式”的处理手段。“冷笔”的叙事功能经由明清小说评点家之手在以《金瓶梅》为代表的“四大奇书”评点中得以基本明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红楼梦》中的“以戏入稗”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学刊》2025年 第1期 159-175页
作者:王昊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241002 
“以戏入稗”在明清通俗小说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进而成为一种自觉的创作方式,这一点在《红楼梦》中体现得尤其突出。《红楼梦》中的“以戏入稗”贯串小说整体,形式丰富多样,它既是作者赋能人物形象塑造的有效手段,又是衍生情节耦合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霍克思英译《红楼梦》中的可表演性探析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学刊》2025年 第1期 303-321页
作者:冯全功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310058 
可表演性是戏剧翻译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小说翻译中的可表演性还鲜有涉及,霍克思翻译的《红楼梦》就有很强的可表演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译文本身的文学性及其作为独立文本的价值。霍译中的可表演性主要体现在声音层面,具体手段包括拟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红楼梦》中“纸上园林建筑”体现的中式园林建筑美学
收藏 引用
《美术教育研究》2025年 第2期 86-88页
作者:安泽宇 楚文杰 谭巍天津师范大学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文学巨著,无论从文学、政治还是建筑、美学的角度看都堪称绝笔。曹雪芹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刻画与贯穿全书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表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在封建制度下的兴衰。结合环境艺术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红楼梦》中的服饰艺术与文学魅力
收藏 引用
《美术教育研究》2025年 第1期 82-84页
作者:江瑶沈阳理工大学 
红楼梦》拥有极高的文学地位,书中描述的服饰种类繁多且精细,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而且突显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红楼梦》中对人物服饰色彩的描写细致入微,具有表达人物情感状态、传达审美意境的作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红楼梦
收藏 引用
《中华魂》1998年 第1期 32-32页
作者:山玉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全书共120回,前80回为清代曹雪芹著,后40回一般认为系高鹗所续。《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书中反映的思想倾向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对现实社会包括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工智能与基于《红楼梦》IP的创作、译介和研究
收藏 引用
《曹雪芹研究》2025年 第1期 112-122页
作者:陈忆澄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红楼梦》是一座IP资源的“矿藏”。自清代中期以来,利用《红楼梦》IP进行再生产的文艺作品相继涌现。红学知识生产为《红楼梦》IP改编提供依据,又从中获取研究材料。人工智能介入红学的“作者说”,以文体测量学、技术向量、情感文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立足课标,推进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学教学参考》2025年 第7期 20-22页
作者:周德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实验中学215235 
文章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为例,探讨如何立足课标开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实践。作为教学难点,《红楼梦》以其丰富的人物塑造、复杂的情节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对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出较高要求。首先,深入分析《红楼梦》的教学价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谎言:《红楼梦》中特殊的语言设计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学刊》1989年 第2期 97-103页
作者:徐振辉 
文学作品中的谎言是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它是作家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所常用的艺术手段。在道德观念范围内,它是假恶丑心理的外现,而把它置于艺术的象限中审视,则别具一种审美价值。真话与谎言,是人对现实的双向反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