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红楼梦"
1,461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视图:
排序:
2015年《红楼梦》图书出版述评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学刊》2016年 第1期 1-26页
作者:王慧中国艺术研究院100029 
2015年是"曹雪芹诞辰三百周年",为了纪念与缅怀这位伟大的作家,本年的《红楼梦》图书出版领域与出版形式继往年的平稳态势更有新高。然而,在《红楼梦》的研究与普及形势喜人的同时,却也不能忽视出版中的一些问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红楼梦》警句译例评析
收藏 引用
《中国翻译》1991年 第3期 47-50页
作者:周复福建师范大学 
任何一部伟大的小说,都是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完美结合。《金瓶梅》和《红楼梦》都是典型的例证。在这些伟大的小说中,往往有不少艺术性很高的警句,为后人经常引用,而流传万代。这证明了警句的力量。所以,中国的警句如何翻译成外语,就使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贾宝玉形象看《红楼梦》的经典性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学刊》2008年 第3期 135-145页
作者:胡克俭 纪健生兰州大学文学院730000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古籍所235000 
本文从贾宝玉形象的分析入手,通过曹雪芹对这一形象所作的艺术选择、性格赋予和思想寄托,对《红楼梦》的经典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假作真时真亦假——《红楼梦》中的谎言艺术探微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学刊》2018年 第5期 123-141页
作者:张明明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系100029 
红楼梦》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谎言,按其动机和用途大致可分为操纵性谎言、逃避性谎言、炫耀性谎言以及夸张感情性谎言。这些谎言或充满善意,或倾注恶意,或无所谓善恶,成为小说中人物话语的表述工具,凸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展现出典型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石生万象 烟云缥缈间——论《红楼梦》“出则”即创作自序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学刊》1992年 第4期 77-104页
作者:陈敬夫 
红楼梦》是一个艺术大海,又是一座艺术迷宫,万千气象,在烟云缥缈之间。被脂砚斋称为楔子的此书“出则”,是味解《红楼》第一大关节。旧红学家痴学人曾着眼于此,说“此书观者甚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同形同质”——论《红楼梦》环境与人物统一的审美心理功能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学刊》1991年 第2期 131-150页
作者:杜奋嘉 
红楼梦》不但塑造了众多光华四射,呼之欲出的典型人物,在环境描写方面,也由于匠心独运而获得杰出的艺术成就。《红楼梦》的环境描写,惜墨如金,用极洗炼的廖廖数语,画龙点睛地勾勒出一个环境场,达到如苏东坡所说“笔略到而意已俱”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红楼梦是镜花缘”——金克木对《红楼梦》的解读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 第6期55卷 107-115页
作者:张云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北京100029 
金克木先生是博通群学的智慧型学者。他常以《红楼梦》为例,在其论著中研讨读书方法、探讨小说艺术,形成了大量的解读《红楼梦》及红学的评说。金先生虽非红学家,但这些论述颇具《红楼梦》研究的经典性与红学史的价值。金先生在撰写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离形得似传神韵,瑕瑜互见剪裁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新创全本话剧《红楼梦》改编刍议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学刊》2022年 第2期 221-238页
作者:王翠艳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100048 
由于话剧时空的高度浓缩及“舶来”的艺术基因与《红楼梦》原著的丰厚内涵及古典气韵间的矛盾,话剧改编一直是《红楼梦》跨媒介改编中的薄弱环节。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21年推出的六小时全本话剧《红楼梦》,以自然四季结构全剧传达原著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比较《金瓶梅》与《红楼梦》戏曲描写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学刊》1989年 第3期 179-194页
作者:徐扶明 
我国明清时代,戏曲艺术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从乡村到城市,多种声腔竞奏,无论职业戏班,或者家庭戏班,各有所长,各显其能,拥有不同层次的观众。这时,编著和出版小说作品,也越来越盛,如《金瓶梅》、《梼杌闲评》、《醒世姻缘传》、《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说书人叙事到叙述人叙事的转化——论《红楼梦》对传统叙述方式的突破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学刊》1992年 第2期 3-35页
作者:李庆信 
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红楼梦》不只是一个划时代的高峰,也是一座跨时代的桥梁:一方面它总结过去,堪称中国古代小说艺术集大成之作;一方面它又沟通未来,其艺术上的某些超前性突破,与近现代小说不无相通之处。有的小说史论著认为,中国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