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纪实电影"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解析中国纪实电影的空间、叙事与人物表达方式--以《文朝荣》和《天渠》为例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22年 第7期 37-40页
作者:田旻佳贵州日报报刊社天眼新闻总编室 
电影与现实碰撞,会激发出令人深省的思想火花。纪实电影就是与现实碰撞后最真实的呈现,既饱含了艺术升华的电影表现形式,更突出了现实社会的价值所在。如今,社会愈发需要以主流价值表现形式激发社会认同感,因此纪实电影所体现出的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纪实电影人物形象塑造如何坚持辩证法--基于电影《文朝荣》的评述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18年 第14期 43-45页
作者:林茂申当代贵州杂志社新闻中心 
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来彰显故事情节,以曲折故事来诠释人物形象,进而深刻地阐释影视作品主题与主旨,这是电影艺术形成的宝贵经验。其中,人物形象塑造是否能够坚持辩证法,则是直接决定整部电影作品特别是纪实电影的成败。2018年6月21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再谈抗战时期的孙明经与纪实电影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15年 第3期 24-28页
作者:钟菁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一、孙明经其人其事孙明经祖籍山东,1911年出生于南京莫愁路,他的父亲孙喜圣和母亲隋心慈双双毕业于山东登州文会馆,这是当时中国国内一流的学堂,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创办,开设有代数、格致、音乐、天文、测量等先进科目。孙明经从小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纪实电影美学的意大利模式(上)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1989年 第7期 72-74页
作者:罗慧生 
意大利电影最先把纪实电影美学从纪实电影推广到艺术电影,并加以深化与扩展,先后确立了新现实主义电影与“政治电影”。新现实主义阶段纪实电影美学实质上是纪录电影与艺术电影的洋式综合。这种综合以纪录电影为主体,引入艺术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种全新的新闻表达方式——浅析“静像纪实电影”在纸媒的应用
收藏 引用
《新闻窗》2015年 第5期 33-34页
作者:刘斌贵州日报 
2014年年初,全国上百家媒体涌入贵州赫章县海雀村,都来报道这里的一个先进人物典型——文朝荣。7月,《贵州日报》陆续在固定版面以“静像纪实电影”形式,推出海雀“心”故事系列报道,持续营造了“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的良好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意化纪录片:《持摄影机的人》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15年 第21期 28-30页
作者:杨会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完成于1929年的《持摄影机的人》,是一部具有很强纪实性和多义性的作品。这部作品在19世纪20年代是一部极具实验色彩的先锋派作品。[1]整部作品以定格动画、快速运动、叠化、双屏等多种特效技术手段结合叙事结构倾导演之所有强调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纪录片的叙事
收藏 引用
《世界电影2019年 第2期 180-192页
作者:布莱恩·温斯顿 鲍枫(译) 王迟(校译)不详 
约翰·格里尔逊使用“纪录片”这个术语来专门描述不同于新闻片、旅行片、教育片等某种特定纪实电影形式。然而,除了某种观察的属性,真正让纪录片与其他片种不同的是,它有必要“在组织阶段显示出异乎寻常的力量与野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家国抒写和生活行板──重读《鸳鸯楼》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06年 第4期 37-39页
作者:徐海龙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鸳鸯楼》是郑洞天继《邻居》之后对纪实风格更为彻底的一次探索和尝试,其开放结构和分行抒写的表现形式成为第四代导演家国情怀与生活描绘融合的典范之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突破时间与空间的维度——议台湾动画短片的艺术表达形式
收藏 引用
《现代装饰(理论)》2014年 第10期 156-157页
作者:卓芽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 
近年来台湾动画源现出一批风格迥异的短片,如台南艺术大学马匡霈的作品《我说啊我说》,台湾艺术大学虞雅婷的作品《视线之外》,台湾艺术大学杨子霆2012年的毕业作品《Murder》等等,这些作品在国内外的动画节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特别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伦理、真实、文化:让生命开花——《秀美人生》及其电影实证美学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20年 第10期 15-18页
作者:丁亚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 
近年来,纪实电影运用现实主义原则,展示出当代电影实证美学的新力量,将新时期以来英模片等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代中国电影创作中的实证美学有四个标准,即:一是纪实性,二是具有很强的实效,三是符合归根想象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