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纪念性雕塑"
6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汉唐时期典型纪念性雕塑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3年 第3期 67-68页
作者:董斗斗南京师范大学 
本文围绕汉唐两个朝代典型的纪念性雕塑进行研究,通过对汉代的“马踏匈奴”和唐代的“昭陵六骏”在历史背景、创作动机、外观形态、工艺手段等方面进行对比,总结出汉唐纪念性雕塑的特征,发现汉唐纪念性雕塑在继承中发展、在延续中变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世纪苏联各阶段发展下公共艺术的演变——以纪念性雕塑为例
收藏 引用
《品位·经典》2023年 第15期 118-120,131页
作者:施玮琪莫斯科工艺美术学院 
纪念性雕塑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精神文明的象征,苏联作为当时极其重视人文发展的国家,纪念性雕塑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教育方法、文化形象和精神象征。本文通过20世纪苏联社会发展下的艺术进程,寻找苏联纪念性雕塑的发展和演变脉络,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俄罗斯纪念性雕塑的美学与实践
收藏 引用
《公共艺术》2022年 第4期 28-37页
作者:蒋进军(文/图)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苏联解体以后,当代俄罗斯纪念性雕塑呈现出与我们印象中的苏联纪念雕塑不同的艺术样式,这反映了当代俄罗斯纪念性雕塑在观念和艺术审美中的变化.俄罗斯纪念性雕塑的这些变化会让很多人感到陌生,本文旨在梳理分析俄罗斯纪念性雕塑的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叶毓山的革命历史人物纪念性雕塑创作探析
收藏 引用
《山东艺术》2022年 第5期 88-93页
作者:陈超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叶毓山先生(1935—2017)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代杰出雕塑家,他在革命历史人物纪念性雕塑创作领域的长期实践和探索中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艺术语言和创作风格,推动了我国革命历史人物纪念性雕塑的民族化发展。本文以叶毓山的革命领袖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纪念性雕塑的发展与设计创新研究
收藏 引用
雕塑2021年 第3期 68-69页
作者:朱灿华 李雄 徐伟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 
纪念性塑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是最具代表的公共艺术,往往是城市的地标雕塑,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本文对我国纪念性雕塑的历史和现代意义上的纪念性雕塑发展概况进行分析总结,以"98抗洪""08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纪念性雕塑创作的新走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群雕创作座谈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1996年 第7期 28-33页
作者:岳洁琼 
由中央美院雕塑系集体创作的《抗日战争纪念群雕》,在艺术实践,艺术观念上有着新的突破,标志着近年中国纪念性雕塑的新水准,它涉及的诸多问题对时下的艺术状态具有启发意义和建设;为此,本刊与该雕塑主创人员进行座谈,就有关问题做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探讨城市雕塑纪念性
收藏 引用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23年 第2期 123-126页
作者:许荣洁 刘春尧 李武坤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成都611756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成都611756 
成都20世纪的部分城市雕塑在历史演变中经历过搬迁、拆毁、重塑,其“原境”都发生了改变。文章以《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为主要案例,追溯成都部分城市雕塑的变迁过程,分析其纪念功能转变的路径及原因,探讨城市雕塑是如何由纪念性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纪念性雕塑的成果——评《"历史转折"组雕》
收藏 引用
《艺术界》2005年 第2期 130-139页
作者:陈孝信 
这里所称的《"历史转折"组雕》更确切地说是《"遵义会议"组雕》(下文一律简称为"组雕")。"组雕"又分为园雕和浮雕两个部分。其中园雕六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张闻天、博古等六位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曾竹韶雕塑艺术的思想、实践与历史坐标
收藏 引用
《美术》2024年 第4期 89-96页
作者:胡吉宏南京大学哲学系 
作为20世纪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与建构者,曾竹韶从留法时期洞明人文主义精神到归国后提倡时代精神、形神兼备的雕塑创研理念,进而为践行雕刻民族化,护法中国传统雕刻艺术文脉奔与呼,在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发展史上产生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纪念性雕塑在圣彼得堡城市建设中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城市)》2016年 第6期 61-62页
作者:杨羿枫济南大学泉城学院艺术学院 
纪念性雕塑作为城市雕塑的主要形式,在圣彼得堡的城市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圣彼得堡纪念性雕塑的题材、形式以及创作背景等相关因素的研究与探讨,体现纪念性雕塑在圣彼得堡的城市发展中所起到的景观标志以及精神引导这两方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