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纪连彬"
4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心象的幻化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8年 第21期 60-67,28-29页
作者:纪连彬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致公画院 
我从梦中醒来,又被梦境所诱惑,于是重新去寻找。在日渐矫饰的城市里,欲望的膨胀、机械的胜利带来了精神的扭曲和异化。压抑、孤寂、冷漠是城市的影子,在轰隆隆的机器喧闹的噪声中,都市已经没有诗意、思想与心中的激情撞击混凝土冰冷的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精神的高原——评纪连彬的新水墨艺术
收藏 引用
《美术》2015年 第6期 76-81页
作者:高天民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 
中国画中的人物画向来具有一种叙事和事功的功能,这是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一脉相承的。因此,在中国传统画论中,早期关于人物画的论述都与这种功能密切相关。东汉王延寿就明确说,绘画的功能在于“恶以戒世,善以示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追寻精神的家园——读纪连彬中国画
收藏 引用
《美术》2003年 第8期 84-89页
作者:王同君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连杉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中国人物画家。他198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后一直在黑龙江省画院从事专业创作,至今整整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中国画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物画从现实主义的主题性绘画发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纪连彬:“新传统”现代水墨之标帜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15年 第24期 22-31页
作者:张天羽《艺术市场》编辑部 
标识者说:连彬,庚子年(1960年)诞于哈尔滨市松花江畔,当代书画名家。承文脉、扬水脉,遵传统、革新知,写精神、蕴哲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纪连彬 文化之上 精神之上 笔墨之上——纪连彬的新水墨世界
收藏 引用
《中华儿女》2017年 第6期 90-95页
作者:陈博洲 
纪连彬从当代人的文化视角出发,用他自动自觉的创新践行艺术语言,承载着对传统的追溯和对传统元素的整合,他所体现的是现代转化的新水墨时代,而且是贯通古今的新水墨时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纪连彬:祥云圣境与尘世众生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19年 第9期 102-103页
作者:于洋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部 中央美术学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 
纪连彬是当代彩墨人物画领域中极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他出生于黑龙江省,东北地域的特殊气候造就了他粗粝豪放的性格,而萨满教文化中独有的神秘力量在他的作品中有所透射。另外,纪连彬的人物画尤其强调人物形象与宏大场境的结合,形成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天地人神的圣殿——写在纪连彬展览之际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8年 第21期 30-33页
作者:杨晓阳不详 
温厚、朴实是纪连彬这个东北汉子给人的第一印象。但当我们观看他的作品时,好像他是行走在另一个空间的人。色彩的强烈、线条的粗犷、境象的神秘使我们感到他又像在现实中,又像在梦境里。显然,梦境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是梦寻现实或是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祥云”与纪连彬人物画的精神建构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19年 第9期 100-101页
作者:王平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美术报》社 
20世以来的中国画坛,无论是油画还是国画,都十分热衷于表现少数民族题材。这种现象的幕后推手是长期以来占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因为现实主义绘画创作往往集中于政治与生活方面,而少数民族题材恰恰可以为艺术家带来一种审美上的距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超以象外 得其寰中——纪连彬绘画中的精神家园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08年 第6期 158-167页
作者:陈春晓 
初读纪连彬先生的作品,即被其画面所传达出的那种宗教般的虔诚、那种质朴而纯真的精神所感动,被作者所表现出的那种博大胸襟,以及"与天地万物同在"的豪迈气概所震撼。随之也就明了作者为何能在人才辈出、名家纷呈的当代中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时代精神图腾的游吟者——纪连彬作品的现代性诉求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8年 第21期 34-59页
作者:张晓凌不详 
如果用一个词汇来概括近现代中国画主题的话,或许非'维新'莫属。考虑到这个词汇既植根于晚清以来社会转型的历史逻辑中,又是对西画东渐作出的必要反应,那么,上述说法就是令人信服的。事实上,自晚清始,那些标志着社会、文化现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