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缓释氮肥"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土壤调理剂与缓释氮肥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作物学报》2025年 第2期51卷 470-484页
作者:梁淼 李盼 赵连豪 樊志龙 胡发龙 范虹 何蔚 柴强 殷文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针对河西绿洲灌区小麦生产中氮肥投入高、产量不稳定等问题,通过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土壤调理剂配施缓释氮肥对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动态与产量的影响,为构建河西绿洲灌区减氮小麦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实践依据。本研究于2022—2023年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同施氮水平下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水稻科学》2017年 第1期31卷 50-64页
作者:王海月 李玥 孙永健 李应洪 蒋明金 王春雨 赵建红 孙园园 徐徽 严奉君 马均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温江611130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成都610072 
【目的】在高施氮水平和常规施氮水平下,研究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为机插稻的氮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迟熟杂交籼稻川谷优7329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置不同的施氮水平及5种缓释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常规氮肥缓释氮肥配施对不同株距机插杂交稻磷素吸收、转运及分配特征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作物学报》2018年 第1期44卷 115-125页
作者:王海月 蒋明金 孙永健 郭长春 殷尧翥 何艳 严田蓉 杨志远 徐徽 马均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温江611130 
在前期研究确定总氮用量180 kg hm–2下,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7∶3配施比例可获得机插稻高产的基础上,研究缓释氮肥配施和不同株距下机插杂交稻磷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3种机插株距(行距均为30 c...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超级杂交中稻Y两优1号最佳缓释氮肥用量与密度配置研究
收藏 引用
《杂交水稻》2008年 第6期23卷 73-77页
作者:马国辉 龙继锐 戴清明 周静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125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澧县农业局湖南澧县415500 汉寿县农业局湖南汉寿415505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缓释氮肥用量、移栽密度对超级杂交中稻新组合Y两优1号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了产量与施氮量和密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施氮量、移栽密度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均显著地影响水稻产量;氮肥用量和密度分别为1...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氮肥减量与缓释氮肥替代玉米田间效应研究
收藏 引用
《农业科技通讯》2023年 第6期 50-54页
作者:濮永赛 陈晓明 刘体靖 尹胜鑫 祁俊 莽斌保山市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保山678000 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保山678000 保山市种子管理站云南保山678000 保山市畜牧工作站云南保山678000 云南省施甸县太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施甸678205 
通过玉米减施氮肥缓释氮肥替代田间效应研究,探索该区域减少氮肥用量的可能性,为玉米高效施肥提供依据。2022年在施甸县太平镇东蚌村开展田间小区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普通氮肥、普通氮肥减氮10%、普通氮肥减氮20%、等养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型缓释氮肥草酰胺
收藏 引用
《化工技术与开发》2012年 第10期41卷 31-33页
作者:胡玉容 王科 李扬 范鑫 袁小金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国家碳一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225 
介绍了草酰胺作为一种优质的缓释氮肥,其市场前景,合成方法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合成方案是以合成气或者煤制气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的气体分离净化,再经过酯化,偶联,氨化得到草酰胺,该路线具有原料简单易得,资源利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施氮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甘肃农业科技》2021年 第12期52卷 60-62页
作者:赵仰徽会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会宁730799 
为了优化旱作区玉米施肥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缓释氮肥和常规氮肥不同用量和施用时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施N 75~225 kg/hm^(2)时,同一施氮水平下,缓释氮一次性基施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氮肥2次施肥,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呈先增后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同氮肥组合对花生后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 第3期52卷 19-27页
作者:薛惠云 李倩 郭东炜 张志勇河南科技学院农学院河南现代生物育种协同创新中心河南新乡453003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0 河南炜煜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 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作物根系生物学与绿色高效生产重点实验室河南新乡453003 
生育后期早衰是影响花生荚果充实度及产量、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花生本身“上花下果”的生长特点导致追肥不便,进而加剧花生在生育后期早衰.为减缓花生生育后期早衰,论文探索缓释氮肥与普通尿素混合施用对花生后期干物质积累、叶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