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编钟"
13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编钟
收藏 引用
《动漫界(幼教365)》2020年 第1期 14-15页
作者:徐小蘑 陈粤琪(图)不详 
曾国的国君乙很喜欢音乐,他最钟爱的乐器就是铜钟。曾国的工匠穆在铜中加入了铁一类的金属,铸出来的钟更加坚固,得到了大王的称赞。可现在,穆遇上了一个难题。按照规定,作为诸侯国国王的乙,最多只能让48个人奏乐起舞。如果将48个人全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王墓编钟形制规范及双音状态分析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林》2025年 第1期 105-116页
作者:隋郁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以统计学标准差作为分析工具研究青铜编钟,是从“定量”角度出发,对编钟形制在设计、铸造层面的规范性以及双音状态进行量化评估,进而得出更科学、精准的结论。文章使用统计学标准差的分析方法,对出土于西汉三王墓的青铜编钟从形制与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包装设计中的动画元素——以编钟娃娃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5年 第1期 149-151页
作者:江晨 刘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艺术系基础教研室 
在信息量巨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思维过度开放、审美标准混乱、视觉疲劳麻木等因素困扰着包装设计工作者,单一的图片、文字和色彩也让消费者疲于关注这些包装设计趋同的商品。动画元素因其鲜明的特点,独特的表现力和浓厚的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楚天祭祀魂(编钟与鼓吹乐)
收藏 引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 第2期 107-112页
作者:谭军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讲师武汉430060 
中速稍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编钟的演奏技法及音色组合
收藏 引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 第2期 8-13页
作者:谢丽丽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 
在'97香港回归祖国的盛大庆典晚会上,湖北随州出土的全套曾侯乙编钟将作为《交响曲1997》中的主奏乐器在香港首次亮相。自曾侯乙编钟出土以来,这一彪炳千古的文化瑰宝越来越成为再现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弘扬中国当代音乐艺术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秦王编钟的复原研究
收藏 引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 第2期 48-52页
作者:谭维四 蒋朗蟾湖北省博物馆 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本文介绍了举世闻名的陕西蓁始皇陵封土西北出土的秦代错金错银乐府钮钟、秦佣一号坑出土的无枚甬钟、宝鸡县太公庙出土的秦式公钟等复原研究和铸造成编的过程.并对其过程中的历史考证、理论原则以及在总体设计时的“定名”、“定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编钟——清帝大典专用宫廷乐器——《中国古代艺术铸造系列图说》之六十九
收藏 引用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2年 第9期32卷 881-882页
作者:谭德睿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 
编钟(见下页)[1]清乾隆五十五年(公无1790年)共16枚,每枚通高21.2cm,上径13.6cm,中径20.6cm,下径16.2cm总重460.818kg黄金故宫博物院藏乾隆五十五年,各省督抚为乾隆帝80寿辰进贡了一套至为珍贵的金编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们的编钟考古(下)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学》2013年 第1期 64-75页
作者:王子初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三、王友华和《先秦大型组合编钟研究》王友华成为我的博士研究生,缘于他原导师韩宝强先生调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考虑到宝强的研究侧重于音乐科技(声学)方面,我最初提议友华重点考虑的学位论题,是以我在山西侯马配合北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隰县瓦窑坡东周墓地编钟、编磬测音与初步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学》2023年 第2期2卷 28-35页
作者:王清雷 梁军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临汾市博物馆 
笔者偕助手分别于2019年3月和2021年7月对山西隰县瓦窑坡M29、M30出土的编钟、编磬做了测音工作。该文首先对这次测音工作做了详细的介绍,内容涉及编钟、编磬的出土和保存情况、测音采样、机测和测音数据。在此基础上,该文对这5套金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曾侯乙编钟与中国古代艺术和科技成就
收藏 引用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 第5期59卷 593-598页
作者:刘玉堂 张硕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史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7 
曾侯乙墓出土的器物以及器铭文字资料数量众多、品类齐全、保存完好、内容丰富,被人们誉为世界音乐史上的一次空前发现,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是我国先秦音乐考古的一项重大成果,被我国考古学界评定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