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美学史"
17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美学史研究:梁启超的美学思想
收藏 引用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 第2期27卷 63-68页
作者:邹华 
本文认为,在我国古代美学向现代美学过渡时期形成的梁启超的美学思想,为当时的历史地位所决定,在“简单的形式中潜伏着将对后来的美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可能性”。这主要表现在:一、作为梁启超美学思想的核心和这种美学思想对后来中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品味制造”的美学批判与“创意美学”何为——美学史的一种别样解读
收藏 引用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 第4期47卷 41-52,168,F0003页
作者:范玉刚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北京100091 
随着文化创意时代的来临,美学研究进入文化创意重要性凸显的时代。新时代审美活动的趋势是审美与市场和经济发展形成某种同构性关系,审美话语、审美实践出现诸多迥异的新特点。合乎时代机缘生成的“创意美学”,既和新时代的文化创意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通向自由之路——从美学史看周来祥艺术本质观
收藏 引用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 第5期27卷 10-13页
作者:马立强 
周来祥先生的艺术审美本质观是以“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原理为哲学前提的。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形态,在这一点上,它与理智认识对象(真)和意志实践对象(善)是一致的。但它们又有着本质的不同:艺术区别于理智认识对象和意志实践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国美学史上的“形”、“神”辩难
收藏 引用
《史学月刊》1995年 第6期 14-19页
作者:申自强开封教育学院 
我国美学史上的“形”、“神”辩难申自强一苏轼曾在题为《书都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的诗中写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意谓画贵神似,诗贵神韵及味外之旨;若但求形似,或窘于诗题,那是浅薄幼稚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哲学的主题对西方现代美学史写作的指导
收藏 引用
《理论月刊》2010年 第3期 39-42页
作者:杨林南京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1167 
当前国内的西方现代美学史写作趋向多元化发展。由于对"现代"的范围、现代美学的哲学品格、历史本身的意义等问题的不同理解,学界就西方现代美学史的写作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构想与展望。为了确保美学史写作、尤其是西方现代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身体美学美学史写作
收藏 引用
《中州学刊》2005年 第3期 245-246页
作者:席格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 
近年来,国内美学界开始关注身体问题,但与文化领域的身体实践,如人体艺术、身体写作等层出迭见的状况相比,美学研究仍然显得滞后而沉寂。本期编发的这组笔谈,意在从美学角度揭示出现这些现象的现实和历史原因,澄清身体美学研究的基本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古代朴素美理论的发展及在美学史上的意义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04年 第5期 38-46页
作者:张海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100875 
朴素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或审美趣味 ,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对朴素之哲学思想渊源及具体表现特征作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归纳 ,并对有关朴素的某些误解作了澄清 ,指出朴素既是一种事物的本然状态 ,同时也可以是一种“绚烂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美学史的对象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1989年 第4期 25-27页
作者:周来祥 张丽凝 
美学史有自己特殊的对象和范围。一般地说美学史就是审美意识史,它的任务是研究人类审美意识产生、发展、嬗变的历史。但是审美意识的表现形态是各种各样的,可以说它存在和体现于人类活动的一切形态中。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实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代戏曲美学史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1997年 第4期 150-151页
作者:宋波 
《古代戏曲美学史》吴毓华著《古代戏曲美学史》一书,在丰富的文献资料基础上,系统地整理和探索了中国古典戏曲美学思想及其发展规律,是研究戏曲美学史的第一部专著。全书侧重探索了我国历代有关戏曲美学的观点、范畴和论断。对从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的追踪——《古代戏曲美学史》评介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7年 第3期18卷 63-64页
作者:麻文琦 
美的追踪———《古代戏曲美学史》评介麻文琦从美学视角观照古代戏曲理论发展史,能够使理论者拥有一种统摄的力量,使论者的叙述、判断和总结能够超拔于古代戏曲理论的零散状态,因为美学作为一种较为系统的方法论,给研究者爬梳材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