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美学精神"
39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现代“尚力”思潮的美学精神与当代意义
收藏 引用
《贵州社会科学》2024年 第3期 75-82页
作者:李明慧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9 
中国现代美学中的“尚力”思潮作为一种审美形态,以倡导审美主体刚健强盛的生命力为基础,集中表现为“心力”“意力”“情力”对感性生命的启蒙,旨在以“力之美”实现个性的自由解放与国民人格的改造,突出了“力”对审美主体的建构与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长江文化的瀚漫审美意象及其美学精神
收藏 引用
《江海学刊》2024年 第1期 247-254,256页
作者:李健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长江作为“母亲河”,是中华民族不可替代的文化原型之一。立足于其他水系难以比拟的文明多样性和文化包容性,长江文化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一系列审美意象及其美学精神予以跨学科视角的考察。“瀚漫长江”既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审美意象之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国产动画中的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精神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24年 第4期37卷 146-148页
作者:陈昌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目的:文章旨在探讨当代国产动画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的密切联系,重点分析二者在造型、色彩、构图、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相似之处。通过对比研究,揭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精神在当代国产动画中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对当代中国动画产业的推动作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物色”作为中华感兴美学精神之光的灿烂显现
收藏 引用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 第1期23卷 57-72页
作者:陶水平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物色”作为中华感兴美学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最初由刘勰提出。“物色”既是中华古典艺术审美“感物”“感兴”“比兴”得以发生的对象来源,又是古典艺术“意象”“气象”“意境”得以生成的重要基础。物色论是进入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美雅正 正大气象 中国书法的美学精神略论
收藏 引用
《中国民族》2024年 第1期 64-67页
作者:王岳川北京大学中文系 
为什么汉字书写能在历史长河中成为一门高妙的艺术?但为什么不是所有汉字书写的形式都可以称之为书法?中国书法究竟应该具有怎样的文化品格和文化指纹?为什么熊秉明先生要不断强调“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物色”:中华感兴美学精神之光的灿烂显现
收藏 引用
《新华文摘》2024年 第10期 167-167页
陶水平在《广州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撰文指出,“物色”作为中华感兴美学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最初由刘提出。“物色”既是中华古典艺术审美“感物”“感兴”“比兴”得以发生的对象来源,又是古典艺术“意象”“气象”“意境”得以生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千里江山图》的美学精神与价值追求
收藏 引用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 第3期41卷 157-157页
作者:楚小庆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北宋绘画因宋徽宗及其前后多任帝王的重视和持续投人而高度繁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成了标志这一时代的典型作品,并承前启后,成为青绿山水创作风格成熟的标志和里程碑。宋代理学“格物致知”哲学思想落实到绘画创作上,表现出探微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草木染美学精神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创产业发展
收藏 引用
《印染》2023年 第10期49卷 96-98页
作者:刘以畅 关莹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 
华夏美学精神的体味孕育在草木染的创作实践中,它作为人类一项有艺术意味的技术活动,来自自然,回归自然。以草木为载体与自然沟通,在染制过程中极重视颜色的“和”与精神的“游”,掌握到“度”,恰到好处之时颜色漂亮,并带来精神愉悦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千里江山图》的美学精神与价值追求
收藏 引用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3年 第6期60卷 61-75,158,159页
作者:楚小庆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江苏省南通市226019 南京博物院江苏省南京市210016 
北宋绘画因宋徽宗及其前后多任帝王的重视和持续投入而高度繁荣,取得了辉煌成就,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则因其风格和水平成了标志这一时代的典型作品,并承前启后,成为青绿山水创作风格成熟的标志和里程碑。宋代理学“格物致知”哲学思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法天贵真:《红楼梦》的道家生命观及其美学精神
收藏 引用
《明清小说研究》2022年 第2期 113-133页
作者:周翎湖北医药学院卫生管理与卫生事业发展研究中心 
本文通过分析冷香丸的配方和疗效及其蕴含的中医医理和道家思想,揭示薛宝钗之病的实质和冷香丸之蕴意。在宝钗“热毒冷香”的背后,实则是其“女儿真性”之遮蔽,相对于黛玉的“热肠冷眼”,宝钗是“热面冷心”,二人病情不同,性情不同,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