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美术革命"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视图:
排序:
张大千人物画风格与形式美探讨
收藏 引用
《芒种》2014年 第1期 218-219页
作者:韩添任成都大学美术学院 
20世纪初期"美术革命"的思潮兴起,将批判的矛头指向清代、明代及元代时期传统的文人画艺术,进而使得我国美术实现了完美蜕变,同时将西方艺术当作参照标准,最终从传统视觉形态朝着现代形态发生转变。然而,为将困境当中的中国画予以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精研古法,博采新知——论中国画学研究会对北京画坛的影响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1年 第3期 97-99页
作者:陈美珍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两学的猛进,传统文化艺术的壁垒遭受着严重的冲击,北京画坛由陈独秀率先发起了“美术革命”的浪潮。然而,整个北京画坛在这样的革命潮流中仍然是以坚守传统为主流,这种局面的出现,不得不说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李叔同(弘一法师)与新文化运动关系析论
收藏 引用
《鲁迅研究月刊》2021年 第2期 62-70页
作者:潘建伟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浙江省杭州市311121 
一李叔同(弘一法师)参加的"春柳社"为五四时期的话剧运动开创了新风,他创作的素描、水彩、油画、广告图案等各类作品为五四时期的美术革命作出了先导,他实践的"学堂乐歌"为五四以后大规模引入西方音乐提供了准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走向世界与主体精神——中国美术话语建构初探
收藏 引用
美术2012年 第3期 84-86页
作者:高天民潘天寿纪念馆 
1917年,康有为发出中国画“衰弊极矣”的惊呼之后,遂引发陈独秀“美术革命”的呼喊。这种由“衰弊”到“革命”的逻辑随之构成了20世纪中国美术演进中的重要特征和历史推动力,也由此启动了中国美术“走向世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策展在中国
收藏 引用
《艺术工作》2020年 第3期 28-30页
作者:杨卫不详 
在中国,策展人最早是由美术理论家衍生而来,而美术理论家作为一种文化职业,则是伴随着20世纪“美术革命”应运而生的.本文追溯了从美术理论家到策展人的发展历史,并对一些关键的转折点进行了学术梳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意与高古
收藏 引用
美术2016年 第6期 96-97页
作者:刘泉义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 
清末民初以来,传统中国绘画的发展之路,始终与“改革”。“改良”、“创新”、“新意”等词汇相伴,并以“推陈出新”为发展目标。吕激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讨论,引发“国画衰败论”。陈独秀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试图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雾凇之境--论白海水墨的冰度、民族性与现代取向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0年 第3期 122-124页
作者:王萌中国美术馆 
水墨是中国当代文化语境中一个独特的概念,它与全球化的整体格局相关,也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文化密不可分,同时它还以其基因性的关联与中国古代绘画具有内在逻辑的传承。对"现代"的追求亦是20世纪中国美术整体演进的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色彩的平面化转变——以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术家》2023年 第8期 18-20页
作者:王子敏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色彩在现代主义绘画中具有相对独立的物质性意义,而色彩的平面性是西方现代绘画中的主要表现之一,同时也是现代绘画区别于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西方现代绘画的视角出发,研究分析西方现代绘画中色彩平面性的发展历程,论述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新艺术”与中国绘画现代性——论李长之《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
收藏 引用
《艺术学研究》2023年 第6期28卷 135-142页
作者:李晶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是李长之解决中国传统画论缺乏体系性问题的尝试之作,也是他一次重要的艺术批评实践。他结合西方理论家玛尔霍兹、康德和温克尔曼等人的学术观点,采用“以西化中”和“以中化西”的思考方式,用西方的“壮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山月入蜀期间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变化
收藏 引用
《现代艺术》2020年 第7期 118-119页
作者:王旭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成都市美术家协会 四川省农工党诗书画院 
抗战期间,四川作为抗战的大后方,容纳了不少艺术界、文化界的名人,也成就了不少画家。关山月作为其中的一员,其艺术风格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纵观其艺术人生,他在蜀地的实践与探索为他后来的艺术之路探求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