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考据之学"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枯木逢春原自好 何如修竹不知冬——伊秉绶书法艺术发微
收藏 引用
《书法艺术》1997年 第6期 18-19页
作者:张绍富 
清代是书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从清代起,书坛渐成"帖学"、"碑学"二水分流的局面,并由此导致了文人书法前所未有的大分化。从雍正、乾隆至嘉庆前期,是清代书史发展的高潮期,也是书坛由帖派为主流转化为以碑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书画名家
收藏 引用
《中国钢笔书法》2007年 第12期 65-68页
陈仲芳号敦夫、盈君,晚号四不翁。1928年2月出生于义乌,后徙居杭州。1979年成为西泠印社社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陈仲芳先生从艺至今已逾50年,最近,印学大师钱君匋以"出入秦汉"四字题赞,对他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玺印研究的误区
收藏 引用
《书画世界》1996年 第3期 10-11页
作者:崔基旭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 讲师 
玺印,作为凭信和权益的工具,由来已久。传世古玺印自战国到明清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研究历史、文字、官制、书法篆刻艺术的重要参考,历来引起学者的关注。所见最早的,当是宋沈括《梦溪笔谈》对古玺印的注述。接下来便是元人吾丘衍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玩与雅趣——清乾隆官窑花觚探微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21年 第3期 54-57页
作者:宗亚楠不详 
"觚,乡饮酒之爵。一曰觞,受三升者谓之觚。"据考证,觚是古代一种用于盛酒的器皿,常用于燕礼和祭祀,始见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夏商时期盛行青铜觚,西周后青铜觚逐渐减少。宋代金石考据之学大兴,博古之风盛行,瓷觚始现,且多为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张燕昌交游考略
收藏 引用
《书法赏评》2021年 第3期 35-38页
作者:董事鸿南通大学艺术学院 
张燕昌(1738-1814),字文鱼,号色堂,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人。张燕昌擅书画,好金石,乃浙派篆刻家丁敬的弟子,又擅长文字考据之学,治学严谨,尽力捜寻并摹勒所得所见的碑碣金石,著成《金石契》,另著有《芑堂印谱》《石鼓文释存》《金栗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语热”逼退“英语热”
收藏 引用
《法律与生活》2007年 第7期 16-18页
作者:如风 
2007年上半年,人们通过来自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等部门的一系列政策变动欣喜地看到,20多年来日渐形成的"英语热",如今终于乍现退烧的迹象。此番退烧的原因主要是在海内外日渐盛行的"汉语热",也就是说,是"汉语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走进国学
收藏 引用
《秘书工作》2016年 第4期 77-79页
作者:范曾中国画法研究院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和文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世纪60年代,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讲过:"假如世界已经融合,那我就努力把世界从以物质为中心转向以精神为中心。"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国学、讲国学?我想,在世界从以物质为中心走上以精神为中心的进程中,中国的国学将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古求朴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1995年 第12期 47-47页
作者:沈一草 
每一次的考古新发现部给民族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基因。乾嘉时考据之学大盛,碑版墓志的大量发掘出土,加上包世臣的提倡,给明清萎靡的书坛带来了生气。19世纪末,般墟甲骨文的发现又使书法艺术和文字之学进了一大步,使书法界又大开眼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喜爱的十种书
收藏 引用
《人民论坛》1994年 第4期 28-28页
作者:季羡林当代翻译家 
一.《红楼梦》 《红楼梦》是古今中外最优秀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我不谈思想性,因为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不清楚,准也说服不了谁,我只谈艺术性。本书刻画人物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人物一开口,虽不见其人,但立刻就能知道是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