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耶稣会传教士"
2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耶稣会传教士《易经》的索隐法诠释
收藏 引用
《周易研究》2013年 第4期 39-46页
作者:杨平浙江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化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索隐法原本是指在《旧约》中找到耶稣基督显灵及其意义的线索,后来被来华耶稣会士借指在中国古代典籍尤其是《易经》中寻找《圣经》和基督的印证。索隐派成员通过分析汉字来进行基督教化解读,把中国典籍中的人物与基督教人物进行类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清时期耶稣会传教士与“中学西渐”
收藏 引用
《宜宾学院学报》2004年 第5期4卷 44-46页
作者:吴光 唐棣宣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在地理大发现和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下 ,明清之际许多耶稣会传教士纷纷来华。传教士在传播西方文明的同时也将中国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风土人情源源不断地传播到欧美国家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图书介绍
收藏 引用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24年 第2期 42-42页
17、18世纪的中国和法国,虽然相隔万里之遥,但又相互吸引,以来华耶稣会传教士为主要媒介,在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有着深刻而广泛的交流。这一主题,近些年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已经取得了相当丰富的学术成果。中法两国的博物馆学者则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作为创世隐喻的自鸣钟——反思明末清初时期传教士引入的钟表与机械知识
收藏 引用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2年 第10期44卷 14-23页
作者:苏文捷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系美国普林斯顿08544 
明清时期被介绍到中国的自鸣钟绝不仅是外交礼物或西洋奇器,钟表及其相关的机械知识也是传教士向中国士人学者阐释基督教宇宙观的重要媒介。天地万物有没有外在的设计者和推动力?这是早期现代中西对话中浮现出的核心宇宙观差异。在辩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柏应理在欧洲早期汉学发展中的贡献
收藏 引用
《社科学战线》1998年 第1期 74-81页
作者:李长林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 
源远流长的中西文化交流,在十六、十七世纪之交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高潮。这时由于葡萄牙人打开了从印度通往中国的海上航路,中西交通较前方便得多了。充当这一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中介人是一大批欧洲耶稣会传教士。到1780年为止,来华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偏见与宽容--利玛窦与中西美术的相遇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08年 第8期 129-131页
作者:文铮北京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教研室讲师 
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向来被认为是把西方美术传入中国的第一人。[1]但利玛窦既非艺术家,也不是第一个把西方美术作品带入中国的人,他的这一殊荣主要源自于一次献贡的经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艾儒略及其《职方外纪》
收藏 引用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1991年  132-139页
作者:谢方 
明末清初,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来华,写下了一批介绍“西学”的译著,这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又一件大事。这批译著除了直接宣扬天主教义外,还有不少是属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范围的,包括天文学、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医学、地理学、哲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东方”“东方设计”与“新中国主义”
收藏 引用
《新美术》2015年 第4期36卷 6-8页
作者:方海 
在明朝后期,有一位来自德国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邓玉函[Johann Terrenz,1576-1630]当年为传教需要,也为了介绍欧洲当时已领先一步的科技知识,曾有《远西奇器图说》,该书由明末陕西科学家王征(1571-1644)译成中文。这里的"远西"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神秘的走马灯──中国艺术科技的“世界第一”选介之四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1995年 第2期8卷 34-35页
作者:夏侯炳 
神秘的走马灯──中国艺术科技的“世界第一”选介之四夏侯炳“数量不等的小灯和蜡烛杂陈其中,灯光照得人马图像美奂美仑,而烟雾将生命和灵气赋予灯中的人物走兽。其设计之精巧,描画之细腻,使您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小世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清中国社各阶层对西画东渐的反应
收藏 引用
《设计艺术》2005年 第3期 28-29页
作者:赵岩东南大学艺术学系 
明清之际,西洋绘画传入中国.从史料上看,最早将西画携来中国的是西班牙籍方济各士阿尔法罗.他于明神宗万历七年(1 579年)将"几张笔致精妙,五光灿烂的手绘圣像"带到广东肇庆,使总督"极其高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