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不同修复方法修复后牙体及修复体应力分布,比较单冠与联合邻牙联冠修复平龈残根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应力分布,为优化临床设计提供参考。建立包含4种单冠(S)和4种联冠(C)的有限元模型共8种,冠修复材料包括VITAMARK II(V)及Y-TZP(Y),桩材料包括玻璃纤维桩(F)和纯钛桩(T)。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计算双侧对称加载100N和单侧加载200N时各部分的von Mises应力分布及峰值。双侧对称加载100N时,联冠修复与单冠修复对各部分应力分布的影响不明显;而在单侧加载200N条件下,联冠修复可改变冠内应力分布,降低桩内应力峰值,相对单冠修复能降低患侧牙本质应力,提高邻牙牙本质应力。平龈残根修复时,增加邻牙做联冠,可以有效改善应力分布,尤其是在不对称载荷条件下。
摘要:目的:放射线片评估种植支持的单冠及联冠修复后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差别。方法:59例患者植入87颗种植体,其中BLB种植体单冠修复17颗,联冠24颗;ITI种植体单冠24颗,联冠12颗,行X片牙槽骨边缘高度测定。结果:联冠的修复方式周边骨吸收值低于单冠修复的值,BLB、ITI两种种植系统的P值分别为0.01、0.037(p〈0.05),二者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联冠的修复方式较之于单冠种植体周边骨质吸收少,远期效果优于单冠的修复设计方式。
摘要:目的探讨残根残冠桩核联冠修复对中老年活动义齿修复的作用。方法 2008年2月~2018年6月之间,牙列缺损伴残根残冠患者,选择30例年龄≥50岁的患者,设计残根残冠核桩,联冠修复体作为活动义齿的基牙,提供固位,共同恢复牙齿功能。选择牙列缺损多的相似病例,无残根残冠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活动义齿的临床效果。并对保留的残根残冠及活动义齿随访观察。结果核桩联合联冠后活动义齿修复的戴用舒适度,稳定性和咀嚼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5),桩核冠稳定,术后半年,一年,30例100%稳固;两年30例100%;术后3年残根冠一例因临床冠短附着体义齿取戴致联冠脱位,改换卡环固位后,正常使用;术后5年1例继发根面龋,致根折。结论根残冠联合全冠修复对改善中老年患者活动义齿的效果良好,残根残冠有效发挥了代偿作用,临床疗效可靠。
摘要:双侧下颌游离缺失、只余留下前牙并伴有严重牙槽嵴吸收是临床修复中常见的病例。通过常规设计的铸造支架修复体修复后,常常会因牙槽嵴过低、过锐难以承受牙合力发生咀嚼疼痛而使修复效果大打折扣。虽然可用软衬,人工牙减数、减径等方法来改善修复效果,但因软衬材料老化变性、剥脱以及殆面积大量缩减导致咀嚼功能的恢复效果不十分理想。即使采用种植修复,也因骨量不足而难达目的。植骨虽然可行,但因手术费用和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而难以实施。为此本文采用余留的下颌前牙制作联冠,在联冠舌侧制备近远中向的连续沟槽和在联冠两侧末端固位体伸向缺牙区制作的长方体金属”核”。利用可摘铸造支架上形成与联冠舌侧沟槽相吻合的”嵴”和与”核”相配的套筒状结构来支持和固位。
摘要:目的观察插销式金属桩核及联冠修复在后牙残根残冠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完善根管治疗的多根管后牙残根残冠56颗,经临床诊断设计,因固位及抗力要求,行患牙插销式金属桩核联合邻牙联冠修复,定期随访,牙周维护。对术后治疗效果跟踪观察,根据临床,X线检查和患者主诉评价修复效果。结果 56颗患牙及邻牙联冠0.5~5年内,1例于修复一年后,活髓邻牙出现牙髓刺激症,1例烤瓷冠崩瓷经治疗后,均使用正常,56颗修复体咀嚼功能良好,无松动脱位,无冠根折断,牙周状况良好。成功率为96.4%。结论插销式金属桩核及联冠修复功能恢复良好,能减少冠脱落,牙根折断及食物嵌塞等情况发生。尤其适用于固位条件不佳,合并邻牙间隙及牙列末端有远中移位倾向的后牙残根残冠修复。
摘要:背景:全瓷修复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耐腐蚀性,较之金属烤瓷修复体具有更好的美学效果等优点。目的:评价IPS—EmpressⅡ全瓷联冠固定夹板修复治疗前牙区牙周病时的生物相容性反应。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观察,于2005—02/2006—12桂林市口腔医院完成。对象:选择门诊就诊患者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为21~67岁。方法:为15例成人慢性牙周炎患者制作了18件IPS—EmpressⅡ全瓷固定夹板。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修复后即刻,3,6,12个月采用美国加利福尼亚牙科协会评价标准评价修复体效果。各观察时期基牙的菌斑控制指数、探诊后出血、牙周袋探诊深度、临床附着水平、固定夹板的松动度及牙槽骨支持指数。结果:随访12个月,1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通过统计学分析,固定夹板修复治疗后不同观察时间的临床检查指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基牙的牙周袋探诊深度的变化无显著性改变。固定义齿功能状态良好,无一例固定夹板出现松动现象。全部18件全瓷联冠式固定夹板均无修复体边缘变色、表面无明显磨损,患者牙龈无炎症水肿等过敏反应发生。修复体的满意率为93.3%。结论:IPS-EmpressⅡ全瓷联冠固定夹板与宿主未发生特殊生物相容性不良反应,近期修复效果良好。
摘要:目的介绍快套精密附件活动义齿的设计原理、制作方法、评价效果。方法对2例肯氏Ⅰ类、6例肯氏Ⅱ类牙列缺损制作10件快套精密附件共8付义齿,随访0.5~2.0年。结果8例使用快套精密附件活动义齿病例,戴入就位快速,固位良好,咀嚼功能好,美观舒适。结论快套精密附件活动义齿取戴方便,固位好,咀嚼功能好,快套精密附件内部的弹性钮扣能产生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少垂直向和侧向力对基牙的损伤。
摘要:目的:探讨髓腔底部大穿孔的下颌磨牙修复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患牙进行完善的近颊、近舌及远中根管的治疗,治疗期间用金刚砂针磨开磨牙牙冠,形成两个类似前磨牙的新的单根牙。采用铸造桩核修复新的单根牙远近中缺损部分,用金属烤瓷全冠以联冠的形式分别恢复新的单根牙的牙冠形态、功能。通过定期复诊时患者的主诉、医师进行的临床和X线牙片检查,综合评价修复效果。结果:通过对修复后患者1~3年的观察,发现87颗修复牙中有75颗患牙修复效果优良,占86.21%,12颗患牙修复失败,占13.79%。结论:对于髓腔底部大穿孔的下颌磨牙,只要正确地诊断,合理地选择适应证,正确的设计治疗方案和实施治疗,绝大多数患牙能够保留,并发挥良好的功能。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