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聚合物驱后"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聚合物驱后整体调剖参数优化设计
收藏 引用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 第5期21卷 1285-1288页
作者:尹相文 汪庐山 靳彦欣 衣哲 付琛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东营257000 
为了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整体调剖的实施效果,需要对影响效果的各种因素,特别是调剖时机、调剖深度以及调剖轮次等工艺参数进行分析,优选出合理的参数值。运用油藏数值模拟的技术手段,对调剖深度、调剖时机以及调剖轮次工艺参数设计进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合物驱后凝胶微球调剖效果预测与评价方法
收藏 引用
《石油钻采工艺》2014年 第3期36卷 82-86页
作者:陈先超 冯其红 张安刚 史树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 
凝胶微球调剖是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目前缺乏相应的效果预测与评价方法用于指导生产实践。为此首先建立了凝胶微球调剖含水率与采收率的解析预测公式,该公式可用于预测凝胶微球深部调的含水率、产油量、产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合物驱后注气稳定重力复合数值模拟
收藏 引用
《石油钻采工艺》2016年 第4期38卷 494-498页
作者:高明 王强 马德胜 刘朝霞 刘皖露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顶部油层剩余油难以动用,而聚的主导技术尚无明确方法。在原油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油藏顶部注气、底部三元复合的思路。针对大庆聚合物驱后区块,进行了不同替方式的预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均质油层聚合物驱后粘弹性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提高采收率技术
收藏 引用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6年 第1期23卷 113-118页
作者:于龙 李亚军 宫厚健 桑茜 李康宁 董明哲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为研究非均质油层聚合物驱后粘弹性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进一步提高剩余油采收率机理及油效果,设计了非均质微观玻璃刻蚀网络模型油实验、可视化平板夹砂模型油实验和非均质平行双填砂管调实验。结果表明,非均质微观玻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庆油区长垣油田聚合物驱后优势渗流通道分布及渗流特征
收藏 引用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4年 第5期21卷 69-72,115页
作者:刘海波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聚合物驱后优势渗流通道的存在导致波及体积减小,从而影响采收率的进一步提高。如何有效地描述优势渗流通道的分布及渗流特征成为大庆油区聚合物驱后油藏开发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根据大庆油区长垣油田聚合物驱后20口密闭取心井资料,给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合物驱后油藏二元复合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内江科技》2012年 第8期33卷 128-129页
作者:李菲菲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21 
高含水老油田依靠聚合物驱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幅度约为6%~10%,聚仍有50%~60%左右的原油滞留地下,具有进一步挖潜的质基础。本文选取孤岛中一区Ng3北部为试验区,研究了聚性变化、剩余油分布特点。设计了预交联体+二元油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合物驱后油藏强化泡沫参数优化设计
收藏 引用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8年 第2期32卷 82-85页
作者:张伊琳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 
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后特高含水开发期油藏采收率,根据强化泡沫先导试验区的油藏特点及开发现状,利用CMG数值模拟软件,对双河油田强化泡沫的注入段塞大小、注入浓度、注入方式等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并依此制定了开发方案。优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活性聚合物驱参数优化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年 第11期27卷 4-6页
作者:李俊键 姜汉桥 周琦 陈民峰 尹相文中国石油大学 胜利油田钻采工艺研究院 
通过对活性聚合物驱油机理的研究,建立了活性聚合物驱油渗流数学模型方程组,较好地描述了活性聚合物在多孔介质的复杂渗流行为,以此为基础编制了数值模拟软件。根据正交试验设计原理,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孤岛采油厂中二南实验区块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滞留聚合物对示踪剂扩散特征影响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1年 第4期18卷 78-81,116-117页
作者:李金宜 姜汉桥 李俊键 罗宪波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45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聚合物驱后,地层内滞留的聚合物会对示踪剂扩散产生影响,形成不同于水阶段的渗流机理和扩散特征。设计仿真孔隙模型进行微观实验,对聚合物驱后示踪剂扩散进行了微观渗流机理研究,确定聚合物驱后滞留聚合物对示踪剂扩散的影响因素包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用三维非均质模型研究聚合物分布规律
收藏 引用
《石油钻采工艺》2006年 第6期28卷 39-41页
作者:祝仰文 曹绪龙 宋新旺 张战敏 韩玉贵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 华北油田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 
为研究聚合物驱后地下滞留聚合物的分布规律及再利用的可行性,利用50 cm×50 cm×10 cm三维模型设计了中间没有隔板和有2个隔板的非均质模型,在饱和实际原油的基础上模拟层间(有隔层)及层内(没有隔层)2种情况下,聚合物驱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