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肥料"
403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视图:
排序:
肥料和密度对寒地早熟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收藏 引用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1年 第3期 1-6页
作者:马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为促进寒地早熟粳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本研究以龙粳31和龙粳39为供试品种,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肥料、密度与产量的回归模型,并采用频数分析法进行栽培方案的模拟寻优,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法分析肥料、密度对水稻群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免耕抛栽稻高产群体起点及肥料运筹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现代农业科技》2005年 第5期 38-39页
作者:周有炎 沙安勤 屠美英 陈春生 王洁 钱增才 高键江苏省兴化市农技推广中心225700 
通过选点,二因裂区设计,研究了免耕抛栽稻高产群体起点及其肥料运筹。取得了理想效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广东沃泰生物建设β-寡聚酸肥料生产装置
收藏 引用
《石油和化工节能》2014年 第3期 38-39页
广东沃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3月29日与国家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签约,计划投资5000万元,利用水稻秸秆、香蕉叶、甘蔗叶以及困扰珠三角水域已久的“水葫芦”等为原料,在广东开平市合作建设年产5000吨β-寡聚酸系列产品生产装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肥料与密度对菜豆鲜绿1号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浙江农业科学》2022年 第8期63卷 1788-1790页
作者:王冬群 成美玲 黄帅谕 张立权慈溪市农业监测中心浙江慈溪315300 慈溪市周巷镇人民政府浙江慈溪315324 慈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慈溪315300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肥料(F)和密度(M)对菜豆鲜绿1号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影响,优化菜豆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含N、P_(2)O_(5)、K_(2)O分别为25.7%、10.0%和18.9%的混合肥料施319.5、245.0、172.5 kg·hm^(-2),分别用F1...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戒掉大农业的“肥料瘾”
收藏 引用
《科技纵览》2018年 第6期 66-69页
作者:Elie Dolgin 
大农业热衷于使用氮肥,这对全球气候来说是一个大问题,不过或许可以使用微型方案来解决:通过重新设计,利用微生物固定大气中的氮,并将其变成玉米、小麦及其他粮食作物能使用的天然型肥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肥料、除草剂和硒配施对谷子品质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农学通报》2023年 第18期39卷 11-18页
作者:罗爱国 冯奕开 庞琼 朱敏 聂萌恩 杨艳君晋中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山西晋中030619 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基因资源研究中心太原030000 
为了进一步探究肥料、除草剂和硒配施对谷子品质的影响,优化谷子栽培技术。以‘晋谷21号’为试材,采用5因素5水平的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N、P_(2)O_(5)、K_(2)O、Se和MSF除草剂混施对谷子品质指标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同配方肥料桑树试验探讨
收藏 引用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年 第4期 105-106页
作者:韦小燕柳城县凤山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柳州545208 
为探索我县高产类型和肥力水平的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桑树对养分的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桑树高产水平的最佳施肥模型,进一步完善我县桑树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并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设计提供依据,特进行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论土壤肥料工作在提高我区农产品质量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0年 第1期28卷 6-8,16页
作者:王勇 郭玉峰 王芬棠 梁俊义 刘茂内蒙古土壤肥料工作站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内蒙古土地勘测设计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内蒙古清水河县农业局内蒙古清水河011600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国腐植酸类肥料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实例
收藏 引用
《化肥设计》2005年 第3期43卷 56-61页
作者:冯元琦原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经济技术委员会北京100011 
介绍了腐植酸的特性及其在工业、农业上的作用;对采用化学法提升了腐植酸活性的高活性硝基腐植酸的农用效果进行了论证和对比;针对制造腐植酸的原料均属非再生资源的矛盾,论证了采用秸秆、树叶、草类等可再生资源生产的生化腐植酸的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密度与肥料对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绵阳农专学报》1991年 第4期8卷 10-17页
作者:邢国凤 刘碧贵 项守明绵阳农专农学系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种植密度与施肥水平对几个小麦品种(系)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为每亩10万基本苗产量最高,密度增高或降低,产量都降低;最高苗及有效穗随密度的上升而上升,上林率、千]重、单稳重、穗粒数、收获指数随密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