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胡乐"
3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汉武帝歌诗与汉乐府制乐
收藏 引用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 第4期66卷 88-97页
作者:杨赛上海音乐学院公共基础部上海200031 
汉武帝热衷于歌诗创作,其代表作《秋风辞》采用楚辞体、楚乐、“兮”字句,旋律性很强。相和歌体,表现了一代雄主踌躇满志、多愁善感的形象,奠定了汉乐府向死而生、雄浑悲壮的审美取向。汉武帝命李延年为协律都尉,重兴汉乐府,大大扩充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风与胡风:东魏、北齐上层社会音乐生活探赜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4年 第2期 39-46页
作者:张杭琪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048 
在南北朝时期,音乐文化已经表现出适于胡、汉政权的不同音乐形态,在既有“胡化”又有“汉化”的南北朝音乐文化形态下,帝王对于胡、汉文化的选择尤为重要,决定了其音乐文化的特点与整体面貌,并可以从中看出帝王的政治意图与用乐观念,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的“哀”是什么?
收藏 引用
《文史知识》2024年 第4期 28-33页
作者:陶成涛广州南方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诗经·小雅·采薇》中,脍炙人口的名句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句诗时空和情景交织交融,感人至深、千古传诵。具体而言,一个从成边前线返回的士兵,回忆了出征时春日的美景,又特别抒发了返乡时的漫天飞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的对流:汉代边疆文化风景
收藏 引用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 第1期52卷 13-24,F0002页
作者:王子今西北大学历史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汉代边疆作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前沿空间,不同民族文化在这里碰撞与交融。除了物质交易、技术传播之外,精神文化层面的双向交流或许也可以称为“对流”,影响了“胡”“汉”双方的生活和艺术。不同民族的人们对于可以产生美感的文化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胡乐曲的传统与创新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1998年 第1期 38-40页
作者:林俊卿 
胡乐曲的传统与创新林俊卿(一)二胡作为一门独奏艺术,还是近几十年的事。在此之前,二胡及其同类拉弦乐器主要用于丝竹乐合奏及各种伴奏。明清以降,随着戏曲艺术的蓬勃发展,胡琴类乐器以其拉弦乐特有的委婉如歌的演奏特色,在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胡乐国、袁心义河南考察掠影本刊记者刘启华
收藏 引用
《花木盆景(下半月)》2014年 第8期 58-59页
作者:刘启华《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编辑部 
2014年7月8日-14日,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胡乐国,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副理事长、浙江省花协盆景分会会长、浙江宁波绿野山庄主人袁心义一行赴江苏沭阳、新沂、山东枣庄及河南郑州、商丘、洛阳、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蒙古四胡乐坛一颗耀眼的新星——青年演奏家苏雅的四胡艺术之路
收藏 引用
《草原歌声(蒙汉文版)》2014年 第1期 62-64页
作者:李蕾内蒙古电视台 
苏雅这个名字,在未结识她以前,我就已经很熟悉了。这是因为1997年,在内蒙古艺术学院教学的父亲观看了一场全区大中专艺术院校文艺汇演,回来就对来自赤峰艺校的四胡小乐手苏雅赞不绝口:“演奏技巧相当纯熟,音乐感觉极好。看来,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艺之美在于真——胡乐民演诵艺术谈
收藏 引用
《视听纵横》2016年 第2期37卷 101-102页
作者:北方 莫小乔温州广播电台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朗诵是我国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人们文艺生活形式,传递社会正能量,促进文化及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胡乐民作为朗诵文艺艺术家,在朗诵文艺的研究与实践道路上,根据受众欣赏需求、时代特征、影响因素开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词乐和词体的阶段性形成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23年 第4期 90-103页
作者:张志辉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词乐是隋唐燕乐中的曲子音乐,以六朝清商乐为来源之一。它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东晋以来胡乐入华阶段,是其萌芽;二是隋代以来南北音乐交流阶段,是其形成;三是唐玄宗后期“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阶段,是其成熟。但词体的形成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唐“胡部”乐再考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23年 第2期 64-69页
作者:亓娟莉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胡部”乐与胡乐有关,但二者并非一事。“胡部”乐是唐时的新型乐舞,与龟兹部等同为独立乐部。笔者在拙文《唐“胡部”乐考——兼及胡部与词体的关系》(以下简称《“胡部”考》)就此问题有所探讨(1)。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