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胡可"
3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永远的曹禺——中国剧协纪念曹禺诞辰90周年座谈会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00年 第9期 4-6页
作者:李默然 李玉茹 胡可 赵寻 欧阳山尊 徐晓钟 何孝充 王蕴明 任鸣 郑榕 黄维钧 
9月5日,中国戏剧家协会在京召开了纪念曹禺诞辰90周年座谈会,曹禺先生的夫人李玉茹,中国剧协顾问胡可、赵寻、欧阳山尊,中国剧协副主席徐晓钟、何孝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任鸣,表演艺术家郑榕,中国剧协创委会副主任黄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缅怀佐临同志
收藏 引用
《剧本》1994年 第7期 23-23页
作者:胡可 
缅怀佐临同志胡可黄佐临同志去世了。我们失去了一位为我国进步文艺事业孜孜不倦奋斗了终生的敬爱的前辈,我们失去了一位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在话剧艺术的建设中一直带领我们前进的艺术大师。他的辞世,是我国戏剧事业无法弥补的巨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胡可的创作道路
收藏 引用
《剧本》1992年 第5期 63-67页
作者:黄维钧 
胡可是我国部队剧作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与许多其他部队剧作家一样,他从事戏剧创作,并不是出于艺术的吸引和个人的爱好,而是由于革命的需要。抗战爆发后一个月,胡可就参加了平西游击队,那年他才16岁。后来到晋察冀军区,经过短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壮丽的画卷 战士的笔——胡可和他的剧作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0年 第5期 44-48页
作者:丁罗男 
在40年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战争的炮火硝烟里,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涌现出一批新的戏剧家,胡可是他们中间的重要一员他的话剧创作代表着解放区戏剧的成果和特色,同时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因此,无论从研究中国话剧史的角度,还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里戏外——戏剧家胡可印象记
收藏 引用
《中国人才》2006年 第16期 49-52页
作者:张鹰 
胡可,戏剧家,山东青州人,满族,1921生,1937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军队文艺工作,代表作有《战斗里成长》、《英雄的阵地》、《槐树庄》等。出版有论文集《习居笔记》、《读剧笔记》、《剧事文稿》、散文《敌后纪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胡可话剧的民族化成就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1999年 第5期19卷 60-64页
作者:卢少华山东省社会科学院语文所 
胡可话剧题材多取材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它是在中华民族的土壤上成长起来的艺术形式,其内容或形式都体现了鲜明的民族化和大众化特色。胡可话剧民族化的成就,首先表现在他的话剧结构的传奇色彩上;其次是话剧人物的个性、性格、剧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胡可快乐着我的美丽
收藏 引用
《数字家庭》2009年 第3期 34-39页
每一个女子,在生命中,都会经历一段从女孩到女人的蝶变。是欢乐的,是痛苦的,是大胆的,是羞涩的,是含情脉脉的,也是楚楚动人的。任城市的交通每天拥挤,任生活的艰辛每天打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胡可的意义——兼论解放区戏剧的历史定位和文化本土性
收藏 引用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 第2期 29-33页
作者:简兮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 
话剧艺术作为一种外来艺术 ,随着解放区戏剧的发生和发展 ,产生并完成着它中国的乡土化和本土化历程 ,并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成果。而这个过程 ,是以借助戏剧的大众化运动得以实现的。胡可是解放区戏剧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 ,他的创作思想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胡可先生与我
收藏 引用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 第2期 27-28页
作者:黄定山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 
认识胡可老院长,首先是从他的作品开始的.19岁那年我考进军艺戏剧系,最先接触的就是胡老以及他那一代老艺术家们的优秀作品,现在想起来那时胡老有很多作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清明节》、《瞎了眼睛的人》、《枪》、《喜相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胡可:好事业不如好老公
收藏 引用
《家人》2013年 第6期 20-23页
作者:叶兆红《家人》编辑部 
一身黑色西服,满睑络腮胡,衬得沙溢性感又成熟。可谁又知道在多年前,他只是一个话不多、满脸稚嫩、纯洁得像张白纸的小男生呢。岁月改变一个人的容貌,也磨砺一个人的性情。沙溢的改变来自一个叫胡可的女人。“遇见她之前,我在北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