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脑后音"
2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京剧“脑后音”唱法对解决男声高声区教学的启示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07年 第1期28卷 95-98页
作者:杨传红 毛凯襄樊学院音乐系 
通过对京剧“脑后音”唱法的理解,结合艺术实践,从中提炼出在解决男声高声区的教学中值得关注的四个方面:1、必须正确认识“脑后音”和“关闭”唱法以及共鸣腔的不同运用;2、必须加强正确的呼吸训练;3、借鉴“脑后音”和运用“咽腔哼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铿锵喷吐 金声玉振——刘易平声腔艺术的魅力
收藏 引用
《当代戏剧》1992年 第2期 39-41页
作者:陈幼韩 
我和刘易平先生,有四十多年的友谊了。我又是刘老舞台艺术的热爱者之一。所以,在祝贺刘老从艺七十年的喜庆日子里,心里特别高兴。而且感触良多!这里,我想主要谈一下我对刘老声腔艺术的感受。我是非常喜欢刘老的唱腔的。我每听刘老的唱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把艺术视为生命的谷文月
收藏 引用
《当代电视》1993年 第11期 32-35页
作者:舒丽珍 
中国评剧院成立了青年剧团,院领导决定由谷文月担任青年剧团的团长,虽然她对舞台非常眷恋,愿意一辈子为观众演出。但是,领导既然做出决定,她坚决服从了,告别了舞台,承担起培养青年一代艺术人才的重任,为评剧艺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和《罗成》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3年 第3期14卷 35-37页
作者:朱福侠 
《罗成》一剧是我师父——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盛兰老先生的拿手好戏,早在五十年代就蜚声全国了。由于我自幼酷爱小生这一行当,特别是看了师父的《罗成叫关》一折后,罗成这一艺术形象,便深深刻印在我的脑海之中了。但由于自己从小学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张建国一颗正在闪亮的京剧明星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1990年 第6期 39-40页
作者:吴岱 
不久前,石家庄地区京剧团来沪,由奚派老生新秀张建国领衔主演四出奚派名剧:《白帝城》《范进中举》《打金砖》(唱功重场戏为《上天台》)《杨家将》,其唱念做表俱佳,翻扑摔跌之技艺非凡,尤为可喜的是他能形神兼备地刻划出性情各异的人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跟金开芳老师学唱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1年 第11期 31-32页
作者:张晖鞍山市艺术创作研究所 
1959年,我10岁的时候,考入辽宁省戏曲学校,在评剧表演专业学习。我非常幸运,一开始就在评剧奠基人之一、评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金开芳老师跟前学戏。在校的6年中,为了把我们这些各地聚拢来的,生活、性格、天赋各不一样的孩子,培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杨宝森演唱艺术的特色——纪念杨宝森先生诞辰八十周年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89年 第7期 30-33页
作者:王家熙 
杨宝森创始的杨派,是当前流传很广的一个京剧老生流派。杨宝森创造性地继承了余叔岩唱、念艺术的精华。并有许多个人的新发挥;杨派声腔,以沉雄苍劲、醇厚清雅、气势磅礴而独标一格。本文分别从声、腔、力、速、字五个环节对杨宝森的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剧小生一代宗师——姜妙香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0年 第3期11卷 21-28页
作者:黄定 
姜妙香名汶,字慧波,艺名妙香。祖籍直隶省河间府(今河北省沧州地区),1890年2月22日(清光绪十六年庚寅二月初四)生于北京,1972年7月21日逝世,享年82岁。 姜妙香的祖父姜万有于同治年间偕妻挑子逃荒来到北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雅丽清馨圆熟 优美皆成风格——方迟小秋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3年 第2期14卷 94-96页
作者:李锋 
迟小秋是一位蜚声剧坛的著名程派青衣演员,1985年她18岁时,荣获第二届“梅花奖”,同年,又被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最年轻的理事,如今又时隔8年,她现在怎样了呢? 去年的夏季,我因事去沈阳,在一位朋友的委托下,顺便到沈阳京剧院看望前年8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程长庚舞台艺术钩沉与京剧史地位再探讨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13年 第2期 130-144页
作者:王灵均安徽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 
程长庚作为京剧形成时期成就卓著的名伶,长期以来受到戏曲界的推崇和关注,众多京剧论著中均有其生平和艺术活动的记述。20世纪90年代陆续出版的3卷本《程长庚研究文丛》,是百余年来关于程长庚学术研究的一次重要总结和理论提升,不过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