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般若学"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于真幻之间体认“法界之相”——洪顶山摩崖的整体设计意图与空间塑造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23年 第12期 119-132页
作者:韩猛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洪顶山摩崖刻经是山东北朝摩崖刻经中最早的系统性工程,界对其整体设计意图的问题尚缺乏关注。重新审视形式问题本身,会发现其整体工程借用石壁、凸起岩体等空间层次,存在不断仿拟佛教物质文化中已有的佛龛、刻经窟、纪事碑等物质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佛教影响与魏晋时期美精神转型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05年 第7期 73-82页
作者:詹志和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科研站430072 
佛教对中国古代美的发展嬗变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魏晋时期促成了中国古典美精神的转型。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佛教心性理论激发了魏晋文人具有审美创造原动力意义的自由意识;二是佛教般若学促使在审美活动中起着价值导向作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山水到美人的艺术变奏──略论佛与南朝诗风的演进关系
收藏 引用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5年 第3期 24-28页
作者:陶礼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玄佛静观思想与晋宋山水诗的兴起
收藏 引用
《文史哲》1992年 第1期 79-85页
作者:刘忠国 王尧美 
流行于晋宋时期的玄佛静观思想是一种哲认识论,它对晋宋山水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 由于静观思想要求主体保持一种虚静的精神状态,因而培养了晋宋文人审美的人生态度;由于玄佛把山水看作是道的显现,因而使悟道与观照山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云南佛教艺术
收藏 引用
《法音》1991年 第4期 38-39页
作者:郭启宇 
云南最早的居民是出现在距今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元谋猿人时代。我们不仅不清楚他们是否有宗教信仰的最初意识,而且对他们此后的踪迹也毫无线索。根据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并且参考民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宗教·哲理·人生——略论汉魏六朝游仙诗
收藏 引用
《文史知识》1992年 第12期 12-19页
作者:陈洪 王炎 
黑格尔说:'美的艺术对于了解哲理和宗教往往是一个钥匙,而且对于许多民族来说,是唯一的钥匙。'(《美》第一卷第10页)的确,就各门优秀艺术的最终目的而言,它们与形形色色的哲理和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但是这种内在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晋宋之际玄禅背景下中国山水画的兴起
收藏 引用
《艺术品鉴》2018年 第12X期 32-33页
作者:董金良江苏省国画院 
书画是中国文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末魏晋时期,便进入了艺术门路。根据书画的发展历程,我们能够看出在汉末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率先走入艺术自觉,在魏晋时期主要是表现人物美,所以人物画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晋宋时期山水画表现出自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道安对佛教哲的译介和推广
收藏 引用
《中国政法大报》2012年 第3期 69-81,160页
作者:麻天祥武汉大学哲学院宗教学研究所 武汉大学中国佛教及佛教艺术研究中心 
在佛教东传史上道安是一位对佛经翻译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物,他开拓出了佛经传译的新纪元,标志佛教文化传播走向系统和规范。道安兼内外,具有包括政治洞察力在内的多方面的才能。他的声望和影响借助王权的支持而遍于京洛,他在当时的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