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舶来"
3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舶来与移植——关于清代邮票“九宫图式”的图像解析
收藏 引用
《艺术设计研究》2018年 第3期 84-89页
作者:齐洪洲兰州城市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潘诺夫斯基认为对于历史上曾出现的图像志应从前图像志描述、图像志分析、图像学解释三方面展开论述,本文依据这一理论对清代邮票设计中所普遍采用的"九宫图式"进行研究,认为清代邮票的图式直接挪用西方邮票中的"九宫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摄影”的词与器:清末摄影术的命名之变与实践分化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25年 第2期 116-130,F0003页
作者:周邓燕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现代汉语里并存着“照相”和“摄影”两个对应photography的译名,它们在汉语言说和书写使用习惯上有明显差异。追溯摄影术传入中国后的命名之变,钩沉这两个词的出现、指称对象及其应用流变的历史原境,是检视这一舶来视器本土化实践的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铸魂与融通:中国音乐剧的全球文化输出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25年 第3期 70-71页
作者:章畅文南京传媒学院 
音乐剧作为年轻态的舞台表演形式,以多元化的特点承载着深厚的人文价值,是社会时代特征与国家文化形象的缩影。它虽为一种舶来的艺术形式,但也在我国走过了近40个春秋,历经了“引入-改编-原创”的本土化进程,在视听体验、叙事技巧与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动画映像突围之路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22年 第11期 76-80页
作者:杨雅惠 漆尉琦四川传媒学院编导艺术学院 
动画是一种舶来艺术,20世纪20年代中国动画诞生,经历了技术学步的初级阶段,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改革模仿之风,用传统文化树立中国动画独特的民族风格,并逐渐发展成熟起,成就了“中国学派”动画。这种辉煌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科学艺术之相濡以沫
收藏 引用
《学术界》2016年 第10期 136-143页
作者:彭兆荣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重庆401331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 
"科学"和"艺术"在中国的文化语境里,宛如两条道上跑的车,总走不到一起。然而,艺术史研究并没有给出支持这样认知的理由和证据;恰恰相反,大量事实无不证明二者彼此难分,相濡以沫。值得提示的是,"科学"和&q...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中西艺术歌曲浅札
收藏 引用
《学海》2007年 第6期 215-217页
作者:方露娜江苏教育学院教师南京210013 
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是在继承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艺术歌曲艺术特征的基础上,经历了"五四"时期的初步成型和20世纪30、40年代与"文革"前后的几次创作高潮。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艺术歌曲在创作及演唱方面有了新的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中西交冲下的学院制为中心
收藏 引用
《新美术》2020年 第5期41卷 59-67页
作者:刘海勇 张宝信不详 
自19世纪以降,中国传统学术在中西二元的交冲之中开始了为时百余年的嬗变与转型,舶来的西方美术学院制度得以在中国本土艺术体系中全面确立,中国画及其传习模式也在学院制基础上脱出千年成轨,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专业教学是近代以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意笔诗境 水韵华章——孙志纯水彩艺术探究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1年 第3期 128-129页
作者:黄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舶来中国百余年的水彩画,在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中呈现蓬勃发展之态,俨然成为承载中国当代文化精神的优秀载体之一。在水彩艺术中国化的进程中,有众多艺术家在探寻西方水彩与中国元素的结合中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孙志纯便是其中的一位领跑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水色交融--浅析章肇方水彩风景画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1年 第12期 118-119页
作者:贺英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起源于欧洲的水彩艺术,自清朝末年传入我国,已经有了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作为一门"舶来"艺术,水彩画在中国本土化的发展过程中,在创作观念、审美取向以及艺术形式上受到了中国艺术的影响,逐渐开始了水彩艺术富有中国特色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原人文精神的艺术呈现 评方言话剧《老家》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24年 第6期 21-23页
作者:杨志敏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0世纪初,话剧在中国萌芽,作为一种舶来的艺术形式,话剧不断地被吸纳、改造,并最终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戏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言话剧作为话剧民族化、地域化的产物,在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相继涌现出《茶馆》《七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