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良渚遗址出土的长玉管,并且有的管侧开有小孔,这与迄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骨哨相类似。长江下游的考古文化中,与良渚遗址同属"太湖地区"的马家浜文化、吴江梅堰遗址都有类似的骨哨,以及属于"宁绍地区"的跨湖桥遗址和河姆渡遗址也有同样的骨哨,并且管侧的按音孔越来越多。从骨哨到骨笛的进化历史可以证明良渚遗址的长玉管是一件乐器,它的名称应该是"玉哨",它们身上闪亮着良渚遗址中的音乐曙光。
摘要:虽然良渚遗址祭坛的完整形象已经湮灭不存,但是通过一定的复原研究,仍然可以窥见当时祭坛建筑的基本形制为三层台阶的覆斗型建筑,并包括一定的附属建筑和山顶景观。通过对阳鸟祭坛图等良渚文化物质遗存的分析,可以复原部分祭坛之上所发生仪轨的要素。良渚祭坛之上主要进行的是祭祀太阳神的仪式,祭祀的主体为集神权与军权为一体的巫觋。良渚祭坛的文化价值还体现在祭坛的建造显示了时间意识的生成,表现了这一时期人们对时间和方位的混沌认识。
摘要:探讨当下立足良渚遗址文化的文创产品的创新思变,探究良渚遗址在现代文创产品中的破局路径,由此更好地促进古遗址的保护与发展,提升古文化资源向多元化产品的转化能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首先,对良渚文创产品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开发良渚遗址文创产品的价值意义,通过当下案例加以论证,深入研究了良渚遗址文创产品的开发策略并加以延展。通过解构,呈现出一种新的良渚遗址文创产品新模式,最终构建出当代良渚遗址文创产品开发新模式。为同类古遗址文创产品未来创新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摘要:探析了遗址文化元素的提取以及这些元素在美丽田园规划设计实践中的具体展现。以良渚遗址外城郭美丽田园规划设计为例,通过对良渚文化以及其出土文物的研究与分析,提取可利用元素,进而在规划设计中整合,规划具有良渚遗址文化特色的田园景观。
摘要:"良渚遗址"(距今5300~4300年)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期考古遗址。199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以"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成为世界瞩目的伟大遗产,被认为"改写了人类历史"。回顾该遗址的保护历程,从1994年列入《预备名单》到2019年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在25年的时间里,良渚遗址经历了一个堪称"艰巨而伟大"的保护历程。
摘要:2018年1月11日,全国文物局长会在浙江杭州良渚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实地考察了良渚遗址的保护管理和遗产展示工作,对良渚大遗址保护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良渚遗址管委会副主任陈寿田告诉记者:"良渚目前正在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已完成概念性总体规划的设计,并启动了第一期工程的建设。"
摘要:良渚古城遗址于2019年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舞态良渚"作为社区与遗址的互动项目参与了良渚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通过艺术教育来促进和引导社区参与文化遗址保护,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地域认同。本文用"艺游学"的研究方法,呈现"舞态良渚"项目的创意、实践与影响。人们通过创意舞蹈建立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区、自我与遗址的互动关系,深化对遗址地的情感认同。
摘要:良渚组团是杭州市的6大组团之一,其区域中心主要由良渚遗址保护区、中国良渚文化村和良渚城镇新区3部分构成。其中中国良渚文化村和良渚城镇新区集旅游。
摘要:姜军同志任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副书记、管理委员会主任,浙江省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局局长;魏皓奔同志兼任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主任;应雪林同志任中共杭州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摘要:83年重现天日 1936年,24岁的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现浙江省博物馆)馆员施昕更,在他的家乡良渚镇的一块水塘里,发现了石器和黑陶的陶片.1937年3月,施昕更进行了三次发掘,写就一本报告--《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初步报告》,由此揭开了良渚遗址考古的序幕.令人惋惜的是,1939年,年轻的施昕更因病早逝.他用生命的最后几年,一手推开了良渚文明的大门,揭开了尘封千年的良渚遗址.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