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立足当下的社会现象,对艺术化生活展开论述,同时强调手工艺设计给现代社会的人们带来的积极影响。艺术归根到底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这就决定了它离不开人而独立存在,艺术化生活和人们的内在关联直接表现为当下日常生活的展示。提升艺术化生活的质量可以通过参与手工艺术设计与制作,这对今天的设计师和设计团队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他们如何展开设计指明了方向。
摘要:本文围绕城市化进程中所涉及到的"公共艺术"的社会作用,以及城市化带来的艺术化生活方式问题进行探讨,意义在于以社会学和艺术学相互印证的视角,从社会学的"社会角色"与艺术学的"美化生活"这两种观念出发,探寻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形象塑造的价值,以及城市人生活品质的改善与提高。从而揭示城市化进程中的艺术影响力,既是城市形象塑造的原动力,更是当今最为显著的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促进力。
摘要:前不久,我受邀赴日本关西学院大学,与著名社会学家荻野昌弘教授一起,合作开展了“艺术介入日本社区营造”的项目研究。其间,我走访了很多日本的城市和乡村社区,对日本社会、民众生活有了一些独特的感受,在此与大家分享。
摘要:我国已开始进入小康社会 ,人民生活将进入艺术化生活时代 ,要广泛宣传艺术化生活观念 ,改善和普及艺术知识教育 ,提高艺术化生活水平。
摘要:苏式生活,2018年将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与体悟。
摘要:设计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紧密相关,承载着重要的文化信息。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成为人们生活的主导因素之一,创造着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为文化注入新的内涵。在非物质社会的逐渐深入下,设计使人们的艺术化生活得以实现。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个全新的世界开启了。二十一世纪进入了一个所谓的"快消费"时代,人们身边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着,随之而来,各种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开放的环境促进了艺术的繁荣与交流,各种新的艺术形式层出不穷,艺术和设计的界限也逐渐被打破,很多设计师都在努力寻找设计与生活的结点,力求缩小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之间的鸿沟,本文将结合实际来探究艺术化生活的态势下设计的角色。
摘要:本文通过对设计师与设计的定义、生活与设计艺术化以及好设计师标准等方面的阐述,得到设计师职业相关内容。并在艺术化生活与设计态势下对设计师职业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好的设计师应满足产品、用户与社会需求等多方面要求,为设计师提升自身能力奠定理论基础。最后,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冲击下指出设计师职业前景广阔但充满挑战。设计师要结合现代科技与艺术,提升个人素养以及创新能力,以满足社会需求和消费者审美需要,为设计师职业发展方向奠定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摘要:随着晚明社会消费文化的兴起,晚明士人通过"身-物"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新审美感觉型塑着晚明社会艺术化生活之风。晚明士人无论是饮食生活以个性化、联觉化、本色化为美的审美追求,还是服饰生活以艳丽化、复古化、新奇化为美的审美特征,抑或是家居生活既致力于营构一种极具文人品味的意境之美,又以其身体愉悦感为基础所形成的趣味时尚,皆是其精致的唯美文化的表征。士为风俗先的表率作用,导致此种唯美文化不断播散,进而掀起晚明社会艺术化生活之风,其正可以与晚近西方社会日常生活审美化之潮相互对话。在此意义上,探寻晚明中国唯美文化不仅意在展示晚明中国"人与文"觉醒的历程以及"何为美好生活"的实践可能、重视中国审美文化史;更是以"中国眼光,为人类目的",回应世界范围内因工具理性的宰制而兴起的生活审美化的主潮,以特殊性的中国审美文化资源来寻绎超克全球现代性的困境之路。
摘要:唐宋两朝茶道不管是从技的层面还是道的层面,其美学内涵都有明显不同,从茶叶的制造、品茶的一系列流程的不同,到大批茶道高手兼书画家的出现;茶画、茶书法、茶专著的大量涌现;独特的茶百戏、斗茶等艺术形式与书画的结合和互相影响以及宋代茶诗几倍于唐代茶诗的盛况等等都在向我们提示:这些不同现象的呈现背后是宋代士人开始追求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并将茶性之美与宋人的审美意趣、艺术化生活的主张相结合的结果。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