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艺术生命"
76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皈元——艺术生命的涅槃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5年 第12期 82-83页
作者:戚彧集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 北京香山美术馆 
因为受到从事陶瓷艺术的父亲的熏陶,我对陶瓷这种艺术形式非常熟悉。然而,造化弄人,虽然我常跟陶瓷艺术和做陶瓷的人打交道,但十几年来却又游离于陶瓷创作之外,而整天忙于设计以及与此相关的教学活动。经历了青年时期漫无边际的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生命的壮歌——走近何海霞的书法世界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1996年 第5期 15-17页
作者:李廷华 
何海霞老人进入八十高龄之后的山水画作品,较之先前,更显气韵充沛,不惟构图壮阔饱满,更使人过目难忘的是,他在设色上不忌秾艳,将泼彩之法用到了极致,全然不似一般规律之中的画家们到了生命晚年,逸笔草草,意兴枯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和谐: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生命
收藏 引用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 第1期9卷 99-104页
作者:石杰锦州师范学院 
和谐: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生命石杰(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艺术生命之于艺术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艺术生命的获得在于作品从某一方面艺术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并由此给人以深刻的启示,用宗白华的话说,即具有“美的价值”、“生命的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生命的蓬勃朝气 北京人艺三出戏得失谈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00年 第11期 11-12页
作者:叶廷芳 
为了纪念曹禺先生诞辰90周年,北京人艺8~10月举办了“曹禺经典剧作展”,演出了《雷雨》、《日出》、《原野》3出不同风格的戏,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臧之者有之,否之者亦有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生命的创化与本质表现
收藏 引用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 第5期 91-100页
作者:聂振斌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艺术生命创造是生命精神的活动,其成果作为人类生命意识即生命本质力量最为直接的对象化,最生动真实地表现了人的生命精神。艺术生命根源于人的生命活动与天地万物所形成的对象化关系,是人的生命意识与客观存在之"物"互动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中国古典艺术生命的生成观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1989年 第3期 71-77页
作者:朱志荣 
唐代著名画家毕宏,一日见张璪作画,惊异、赞叹不已,更以其用秃笔、或以手涂摸绢素为怪,因问张璪所师。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毕宏为之绝倒,从此搁笔不画。事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璪所言,一语道破天机。画道画技,自有区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生命”理论视域下儿童艺术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2022年 第12期 206-210页
作者:包玉姣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当下我国所面临的“物化”的儿童艺术教育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艺术生命艺术家的生命以及儿童的生命三者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刻而准确的认识,这种困境的本质是对艺术生命及其背后的艺术生命和儿童生命的漠视和遮蔽,是一种“生命缺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道德人格与艺术生命的契合点──试论苏轼之气的表现特征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 第3期 99-104页
作者:杨胜宽乐山师专学报编辑部 
道德人格与艺术生命的契合点──试论苏轼之气的表现特征杨胜宽进退出处,是困扰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课题之一。苏轼平生不贪恋权势地位,甚至自言生就一种与山林野鹤为伍的性格,宦游四方很有些身不由己。且当他遭受贬责时,往往以为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贺抒玉,艺术生命长驻─—评小说集《山路弯弯》
收藏 引用
《小说评论》1997年 第4期 58-60页
作者:王仲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写意释怀 生生不息——中国书法艺术生命的思考
收藏 引用
《新美术》2004年 第2期25卷 90-92页
作者:蒋平畴 
中国书法艺术异彩纷呈,有读不完的形态让我们探赜索隐;有道不尽的意韵教我们钩深致远。也许我们今天去观照一个完整的传统书法世界的时候,好象曾拥有的文化特征已经在“淡隐”,但这土生土长的书法所一直具有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