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苗族人民"
5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苗艺新生
收藏 引用
《中国服饰》2025年 第1期 56-61页
作者:馒头 美美不详 
苗族文化以其独特的银饰锻造、刺绣、蜡染等精湛技艺,绽放着璀璨的光芒服饰工艺苗族银饰,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别具一格的设计,被誉为“流动的诗篇”。银饰不仅是苗族人民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更是他们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现代时尚舞台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索绪尔符号学背景下丹寨苗族蜡染的发展趋势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25年 第2期 131-135页
作者:李瑞阳 张超 郭也鸣贵州大学美术学院贵阳550025 
文章以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为基础,对丹寨苗族蜡染的文化符号进行解读,旨在探索其在当今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从符号学的视角出发,结合田野调查与文献检索等方法,分析丹寨苗族蜡染的色彩、造型、材质、纹样和构图方式,以揭示其背后的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苗族曲艺──嘎百福歌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浅析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1999年 第1期 34-37页
作者:王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析贵州苗族笙舞文化的审美特征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1991年 第1期11卷 85-93页
作者:杨再祥贵州省艺术研究室 
笙舞,是贵州苗族传统民间舞蹈文化体系中一个主要的类别和舞种。它源于生活,来自民间,深深地扎根于古老夜郎国之沃土,在人类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并经历代人民群众以及民间艺人的不断琢磨、加工和创造,形成了一种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镇宁苗族装束与历史文化初探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1991年 第2期11卷 77-83页
作者:杨文金贵州省镇宁县政协 
装束,是一个民族外部形象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苗族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其缓慢且不平衡。因此,各地苗族的装束及其审美理想亦表现出相对的差异性。在历史的长河中,苗族人民创造了千姿百态的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苗族谚语试论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1989年 第3期9卷 80-88页
作者:杨世章 
苗族谚语,苗话叫“Hseid lul hseid ghot”意译即“古话古语”。顾名思义,苗族谚语早已流传于民间,而且大量存在于诗歌特别是理词之中,成为苗族语言的精华部分。它内容丰富多彩,至今还闪耀着灿烂的思想光辉;其艺术表现手法也独具一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论王连兴的直箫艺术
收藏 引用
《音乐探索》1995年 第2期 22-33页
作者:舒宝琴贵州省群众艺术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苗族舞蹈的审美特征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1995年 第2期15卷 130-136页
作者:张平贵州民族学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贵州苗族芦笙文化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学》1997年 第S1期 25-34页
作者:杨方刚贵州艺术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苗族芦笙文化研究杨方刚前言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先民的分布,可靠记载是《战国策·魏策》所记“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在《国语·楚语》、《史记·帝王世纪》等文献中,蚩尤——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湘西农村民族文化活动及提高问题
收藏 引用
《民族论坛》1992年 第3期 39-42页
作者:杨铭华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山川秀丽,民风古朴。总人口230多万,其中土家族和苗联占了总人口的60%。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土家族苗族人民创造和发展了光彩纷呈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党对农村经济体制实行改革后,湘西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