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苦情戏"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新女性》:中国电影传统——苦情戏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04年 第4期 28-31页
作者:汪方华北京广播学院院长办公室 
'影'是中国早期电影的一种特殊艺术现象,电影之为'',剧性是电影的内核,而电影语言是''展开的手段.中国电影的'影'传统是中国电影的主流情节剧模式,它与好莱坞电影'类型片'的经典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亲爱的》:苦情戏的叙事传统与现代写实主义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14年 第6期 43-45页
作者:何亮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在丰富的女性苦情戏传统中,除去女性爱情婚姻悲剧,母亲失子确乎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叙事主题。与传统中以及电视剧中那些夸张的剧性苦情故事相比,《亲爱的》具有一种难能可贵的、刻意追求的、强烈的写实主义风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能否实现“苦情戏”的回归?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10年 第8期 29-31页
作者:索亚斌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100024 
作为一个对影片《唐山大地震》充满期待的观众,在尚未观看影片之前,心中最困惑及担心的一点是,不知道影片将如何平衡视听奇观和现实灾难之间的张力关系。无疑,影片《唐山大地震》的立项拍摄受到近年来在中国票房大获成功的《泰坦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消费语境下中国底层女性苦情戏叙事模式探析
收藏 引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 第3期16卷 68-74页
作者:林进桃云南大学新闻学院 
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意识形态在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电影创作也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与资本共舞。消费语境下对"底层"的商业化叙事,除了走喜剧路线之外,底层女性"苦情戏"是赢取票房的重要途径。当下大多数女性苦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苦”到“情”:论苦情戏悲剧模式的转变——《天涯赤子心》人物分析
收藏 引用
《艺苑》2011年 第3期 60-63页
作者:李光柱厦门大学2009级新闻系 
苦情戏不同于悲剧之处在于其先在的道德律令,大团圆结局是这种道德律令的映射。苦情戏是利用悲剧手段达到道德教化目的的。道德教化要催生行为的改变必须顺应变化的价值观念,以此设计新的角色和情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电影学派的“苦情”传统、悲剧感与温情美
收藏 引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年 第4期 21-29页
作者:刘帆西南大学文学院 
从《孤儿救祖记》《新女性》到《芙蓉镇》《暖》《我的姐姐》,中国电影在百余年的发展中构建了一条独具特色和价值的“苦情戏”主脉,传承和稳定地延续了中国叙事艺术的“苦情”传统并形成独特的民族化审美/文化体验。根据“学派”的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不动声色中发力 看华雯演《挑山女人》
收藏 引用
《中国剧》2014年 第8期 29-30页
作者:黄在敏 
沪剧《挑山女人》是一出苦情戏、励志,这种类型的当然也需要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但这故事情节的存在除了自身的文学价值而外,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于如何去蹂躏主人公的情感、磨砺主人公的精神,让主人公在特殊的生存环境中屹立起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论知青影视中的乡村女性形象
收藏 引用
《长江文艺评论》2017年 第3期 70-74页
作者:刘云飞 黄献文重庆邮电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 
任何人都会以自己或自己那一代作为其创作的起点和终点,知青影视也不例外。投射到影视镜像中,知青群体永远占据着银幕的中心位置,而非知青群体则被挤压到银幕边缘,不论是作为陪衬性的农民、地方干部还是隐喻着那一缕乡愁的乡村姑娘。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桃花泣血记》:模式的遗存和新信息的些许植入——1930年代初期的中国旧市民电影样本读解之一
收藏 引用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 第3期16卷 28-30页
作者:袁庆丰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 
旧市民电影是中国早期电影在1932年之前主流电影的唯一代表。它在1930年代初期左翼电影和新市民电影出现之前趋于没落。《桃花泣血记》和现在公众可以看到的联华影业公司在同一年出品的另外两部影片《银汉双星》、《一剪梅》一样,都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部充满智慧的喜剧——再看《草鞋县令》
收藏 引用
《现代艺术》2022年 第9期 31-31页
作者:才彤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川剧《草鞋县令》以根治什郁水旱为主线,讲述了清嘉庆年间什县令纪大奎,面对灾情从容不迫、坚守本心、排除万难、为民至上,最终解决民生难题的故事。二度观看川剧《草鞋县令》,颇为喜欢。传统的写法,但“去神”化,是一部充满现代性、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