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茶经"
4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四川省图书馆藏宋版《茶经》钤印考
收藏 引用
《图书馆杂志》2021年 第1期40卷 123-127页
作者:付玉贞四川省图书馆四川成都610015 
四川省图书馆藏宋刻百川学海本《茶经》,是现存最早的《茶经》版本之一。该书不仅镌刻精美,其钤印更是朱墨灿然,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和艺术价值。该书的收藏者中,不仅有程邃、金农、张大千等艺术大家,也有唐岳等藏书名家。书中的钤印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茶经》的茶艺观研究
收藏 引用
《时代文学》2008年 第22期 111-112页
作者:兰毅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茶艺是茶的综合艺术.综观陆羽的茶艺观,表现是全方位的,在讲究饮茶科学性、实用性的同时,更注重于饮茶的艺术性.并将茶之艺贯穿于茶的整个过程,包括整个饮茶过程的美学意境.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修辞手段的运用——以茶经的翻译为例
收藏 引用
《福建茶叶》2017年 第7期39卷 358-359页
作者:温巧枝 柴国喜西京学院陕西西安710123 
中国传统茶文化历史深厚而久远,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和灵活多变的表达形式。在中国传统茶文化典籍《茶经》之中,有大量关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描述,因而也成为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代表之作。在对典籍《茶经》的翻译过程中,本文对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陆羽《茶经》中的美学思想浅析
收藏 引用
《福建茶叶》2017年 第1期39卷 319-320页
作者:王军莉渭南师范学院陕西渭南714099 
唐人陆羽所著的《茶经》,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茶学巨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而系统阐述茶的种植、生产以及茶事活动的百科全书。《茶经》不仅从茶叶分类、采制评鉴、煎茶方法、品茶方式等专业性角度对茶叶进行了阐述,同时也从茶的使用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东坡的煮茶经
收藏 引用
《茶博览》2010年 第11期 60-61页
作者:吴思强 
苏轼(1037一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一生爱茶,不管是他得意之时,还是落难之后,他都不改对茶的钟爱。由于对茶的厚爱,苏东坡把茶的文化与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二十四节气大寒——茶经”主题茶会
收藏 引用
《中国集体经济》2016年 第5期 56-59页
作者:张学广学广艺院 
古人说:“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称大寒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期,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人们常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去岁乙未年的大寒在腊八之后,距离春节更近,也使寒冷的冬日有了温暖喜庆的节日气氛。茶会是相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茶经》写作艺术论
收藏 引用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 第4期4卷 86-89页
作者:林一顺河海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陆羽所著的《茶经》不仅是古代茶学的经典,也是一部文道并茂、熔实用性与文学性于一炉的文化巨著。《茶经》在章法、修辞、语言上独具特色,成为唐以后诸多茶学著作的写作范本和基本样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茶经选段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9年 第4期 101-101页
作者:梁芝英不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林语堂的“茶经
收藏 引用
《茶(健康天地)》2010年 第12期 70-70页
作者:小维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出生闽南,长住台湾的林语堂先生,一生受闽台茶文化的熏陶,也在文章中留下不少爱茶、品茶的佳话。在《生活的艺术》一文中,林语堂认为:饮茶为整个国民的生活增色不少,它在这里的作用,超过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文本分析法的《茶经》英译研究
收藏 引用
《福建茶叶》2018年 第2期40卷 274-274页
作者:曾俊秀成都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72 
由唐代陆羽所编著的《茶经》开创了中国茶叶的历史,同时也是世界茶历史的起步,《茶经》在历史上首次系统阐述了茶叶种植、饮茶、茶道原理,将生活中与中国人民息息相关的茶升华成艺术。随着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茶叶也愈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