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荠菜花"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荠菜花与上巳节
收藏 引用
《文化遗产》2008年 第2期 96-98,158页
作者:陶思炎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荠菜花是上巳节最有特色的节物,它与古代上巳的风俗主题息息相关,作为甘美野蔬,不仅是"天然之珍",还能除虫治病、占验丰歉,同时也用作妇女的乞孕祥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春在溪头荠菜花——王奎山创作评
收藏 引用
《天中学刊》1994年 第1期9卷 41-45,84页
作者:李惟微 王文平 
我区小说家王奎山同志的创作成就现已获全国声誉,对其创作虽已有多篇评介散见于国内各地报刊,但多失之于印象式的勾勒,有管窥蠢测之虞。因此,本文作者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全方位、整体性的对这位飚然崛起的小说家的创作思想的嬗变,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甘为溪头荠菜花——我的语文人生
收藏 引用
《江苏教育》2017年 第22期 69-72页
作者:戴继华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 南通大学 
扎根在贫瘠的土壤里大概是听多了传统评书的缘故,小时候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评书表演艺术家或者一名历史学家,并没有想过要成为一名教师。我走上教师之路,跟一个曹姓爷爷的指点有关。1988年夏天,临近高中毕业了,高考的志愿怎么填,我还懵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作为青春文化基质的黄梅戏——关于黄梅戏美学定位的思考之三
收藏 引用
《黄梅戏艺术》1994年 第4期 17-30页
作者:王长安安徽省艺术研究所 
任何一门艺术,都必须在艺术的长廊中找到自己的美学定位。这是它藉以存身的基本理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作为通俗文化的黄梅戏——关于黄梅戏美学定位的思考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1995年 第2期 132-143页
作者:王长安 
任何一门艺术,都必须在艺术的长廊中找到自己的美学定位。这是它藉以存身的基本理由。黄梅戏的历史较短,大体是伴随着乡镇劳动阶层的崛起而产生,踏着近代文明进步的节拍而走入现代社会的。故此,它基本属于一种开放型的民俗艺术。由于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世纪之交的黄梅戏特色谈
收藏 引用
《中华艺术论丛》2006年 第1期 316-324页
作者:张玲 
黄梅戏原是形成于皖、鄂、赣交界地区,流播于乡野,活跃在民间的乡间小戏。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梅戏艺人们的努力下,黄梅戏如一朵"春日溪头荠菜花",活泼泼地绽放开来,逐渐成为颇具影响的地方大剧种。自1952、1954年两次赴沪,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春归何处——《清平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小学语文教学》2021年 第13期 11-13页
作者:祝贵耀浙江嘉善县吴镇教育集团泗洲小学 
文本解读一说起"春"的诗句,那就像是拧开了关不住的水龙头。当然,这样比方本身少了许多"春"的诗意。那就换种诗意的表达:若问春在何处?春在王安石笔下的"江南又绿"里,春在叶绍翁游园不值的"一枝红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路边的春天
收藏 引用
《作文世界(小学版)》2005年 第8期 5-7页
作者:陈天陆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二年级 
世界是多彩的,未来也是多彩的。每一位小读者都在为自己编织着不同的梦:有人想成为科学家、工程师,有人则想成为文学家、艺术家。然而不管怎么样,你总要能用一支笔来画出自己心中最美最亮的图画。2004年我们请来了复旦大学中文系二年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词热”让城市高质量发展更有文化味
收藏 引用
《中华魂》2023年 第12期 69-69页
作者:王小梅不详 
鲈鱼货架上方悬挂着诗词吊牌“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梨上方悬挂着“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五谷杂粮上方悬挂着“卧听鸡鸣粥熟时,蓬头曳履君家去”,荠菜上方悬挂着“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近日,陕西西安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难以割舍的情缘──访青年越剧演员陶琪
收藏 引用
《文化艺术研究》1996年 第3期 39-页
作者:吴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