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荣春社"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甫春老师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89年 第4期10卷 66-69页
作者:冯民 
我有许多老师,甫春老师是其中的一位。1978年我报考中国戏曲学校,甫春老师是主考官之一,当轮到我站在他的面前时,我们便算是相识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自述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1989年 第1期 37-39页
作者:尚长荣 
人们普遍认为,出身在艺术世家的梨园子弟,在艺术道路上一定会很平坦,很畅通,但实际上并不如此,起码我自己不是这样。我第一次走上舞台才刚刚五岁。记得那是父亲创办的荣春社在一次演年终封箱戏的时候。那晚,我演的是《四郎探母》中的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曲战线上的多面手——记王荣增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0年 第1期11卷 10-11页
作者:赵酉 
在中国戏曲学院度过她的四十周年校庆时,我们开始陆续介绍一批毕业于该院的优秀戏曲人材,藉以展示四十年来戏曲教育成果的一个侧面。因历时长、人材多,现先从早期毕业生中,凡工作期满三十年或具有高级职称者开始,谨此申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致力探求戏曲教育理论的实践者——记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校长贯涌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0年 第1期11卷 13-14页
作者:石松 
今年55岁的贯涌同志,在中国戏曲学院度过了四十个春秋。他由戏校学生到戏校校长的全部历程中,充分表现了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认真探索、勇于实践的可贵精神。 贯涌同志出生于京剧梨园世家,7岁便开始从师学戏,9岁入荣春社科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剧坛轶闻(二则)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4年 第2期15卷 96-97页
京剧“四大名旦”的来历 清代乾隆年以后,古老的昆腔因“曲高和寡”和其它各种原因而日趋衰落,到了民国15年前后(20年代)更每况愈下,益发出现了“门庭冷落车马稀”的不景气局面。而此时,“善取百腔之长”的皮簧腔(京剧),迅速崛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赵剑昕
收藏 引用
《中华艺术论丛》2009年 第1期 548-549页
赵剑昕(1958—),四川省剑阁县人。赵剑昕15岁时,进入云南省艺术学校,在音乐科坐科学习,打下了坚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其间接受了视唱练耳的长期训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尚长荣:小舞台演绎大人生
收藏 引用
《大舞台》2005年 第4期 52-55页
作者:郑标 
有机会和戏剧大家对面座谈,感受他的艺术气息,实在是一件喜事.记录下来,与别人分享更是一件美事.(文中"郑"为记者郑标,"尚"为尚长荣先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往事 忆先贤——写在《菊圃钩沉——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谈往录》出版之际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20年 第3期 88-91页
作者:刘连伦不详 
我自投身戏曲事业,至今已有六十余载,一生中接触了众多的老师和艺术家。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来自不同的科班,如当年赫赫有名的富连成,以及斌庆荣春社、鸣春、稽古、群益等,还有一些是名师名家的手把徒弟,或者是出自梨园世家,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怀念恩师李洪春先生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0年 第3期11卷 69-69页
作者:何金海 
李洪春老师辞世了,他享年九十二岁,是京剧界最年高的长者。他一生的艺术生活、舞台实践及教学、传艺诸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和培育出的艺术人才,有目共睹,众口皆碑。他为京剧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荣环逝世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4年 第9期 38-38页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荣环逝世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天津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天津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杨荣环,于1994年7月13日因病在天津逝世,终年67岁。杨荣环9岁入荣春社科班学戏,先后师从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