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莎士比亚悲剧"
44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李尔王》戏剧高潮的艺术特色
收藏 引用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1995年 第2期13卷 61-63,60页
作者:袁世美 
《李尔王》是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十九世纪后,它越来越多地受到评论家的重视,被称为“我们最伟大的诗人的最伟大创作”.这部伟大的作品的诞生正处于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中介位置,对于了解和研究他的其它悲剧显然有着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剧《王子复仇记》亮相克隆古堡掀起中国传统文化热
收藏 引用
《英语研究》2005年 第3期3卷 97-98页
应丹麦爱森诺市政府和第24届"哈姆雷特之夏艺术节"组委会邀请,上海京剧院一行41人于近日赴丹麦,演出了根据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改编的京剧《王子复仇记》。由于前期的精心策划和准备,为"Hamlet Summer"艺术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麦克白的人物创作
收藏 引用
《广东艺术》2017年 第2期 49-50页
作者:孙亚军 
2014年初,我参与了年度大戏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的创作。作为一个话剧演员在舞台生涯中如果没有一部莎士比亚作品就不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演员。为了珍惜这次难得的艺术创作,我先期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2014年6月份我专程前往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评莎剧《哈姆莱特》中一段独白的四种权威汉译
收藏 引用
《外语教育》2010年 第1期 217-232,180页
作者:蒋坚霞华中科技大学 
本文针对莎士比亚悲剧《哈姆莱特》中一段独白的四种权威汉译提出批评。译者未能正确理解原文而产生了许多误译;同时他们对本国语言掌握得也不好,译文啰唆繁赘而不符合汉语习惯,以致无法传达出原文的真实意蕴和优美简洁的语言艺术风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家是否应该抵御返场的诱惑?
收藏 引用
《音乐爱好者》2015年 第2期 50-51页
作者:Richard Morrison 钱厚琳 
你是否想过,那些通常发生在音乐厅的令人流连忘返的返场环节,如果也被作为礼仪准则且应用在电影院和戏剧院,会有多奇怪?想象—下,如果一个蜚声国际的莎士比亚剧目演员如德里克·稚可比爵士(Derek Jacobi)或马克·里朗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与死的文学思考
收藏 引用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1997年 第1期28卷 43-44页
作者:孟修祥 
生与死的文学思考①孟修祥文学中有许多永恒的主题,诸如爱、死亡等等。其实,爱与死亡相比,还算不上永恒的主题。人们有时会厌倦爱,摆脱爱,但有谁摆脱过死亡呢?人总是要死的事实,自然使文学艺术家常常痛感于心,王羲之说:“死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悲剧作品与全真文学
收藏 引用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 第Z1期10卷 58-61页
作者:艾尔德斯.赫胥黎 米文英 
主人公的伙伴中有六人是最好和最勇敢的。奥德修斯低着头从哨所回来,他想及时去看看他们在露天打仗的高昂气势,去听听他们在绝望地重复着他的名字的尖叫声。当六头女妖在洞口尖叫着狼吞虎咽地吃掉他们时,那些幸存者只能束手无策地看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于《麦克白》与《长生殿》之比较中看中西悲剧的审美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1999年 第4期 6-8页
作者:乔平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与中国洪异创作的悲剧《长生殿》产生于同一时期,它们都属于同类悲剧——性格悲剧。剧中悲剧的产生主要是出于剧中主人公麦克白及唐明皇的主观因素,他们因“性格缺陷”、过失或罪戾而造成了悲惨的结局,由此而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读《川剧剧目摭编》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1998年 第2期 31-31页
作者:于一 
读《川剧剧目摭编》●于一新年伊始,一份意外的“年礼”,一本由重庆市艺术研究所编,何德君、段明主编,名为《川剧剧目摭编》的新书,摆放在我的书桌之上。读书人,喜欢书自不赘述,但这份意外的、珍贵的“年礼”,却使人联想翩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秦腔《日本女人关中汉》观后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5年 第11期 32-32页
作者:蓝纪先 
秦腔《日本女人关中汉》观后蓝纪先山西"金三角"交流演出,陕西省西安易俗社创作并演出的大型秦腔现代戏《日本女人关中汉》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专家的高度评价,认为此戏是近年来不常见的而又具有自己独特艺术特色、艺术品位和风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