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菏泽"
8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文化创意产业与地域民间艺术发展趋势——以山东菏泽穆李面塑调查为例
收藏 引用
《人文天下》2015年 第19期 69-76页
作者:杨帆鲁东大学文学院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融文化和经济于一体的特殊产业,在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依托文化的创意产业,以文化为基点,不断拓展新的发展方向,形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功能视角的民间音乐传承模式研究——以菏泽地区鼓吹乐与筝乐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5年 第6期31卷 240-241页
作者:米永盈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产生于同一方乡土的菏泽地区鼓吹乐与筝乐,另一个在乡土社会发展的新格局中表现出较强适应能力,一个却面临失传的危机。认清它们所代表的两类民间音乐各自的功能特点与传承需求,以保护传统为前提开拓新的传承途径,将文化保护与改善民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菏泽穆李面塑的艺术特征及传承设计探析
收藏 引用
《工业设计》2022年 第10期 140-142页
作者:马琳睿 刘春媛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山东青岛266000 
穆李面塑是一种源自民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造型艺术,在我国已有千余年历史。文章从穆李面塑的题材、装饰、技法三个角度,对穆李面塑的存在及其发展的价值与实践意义进行了探讨和深入的研究,分析得出穆李面塑造型、色彩、技法的独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中心区滨河地区设计与开发——以菏泽市赵王河为例
收藏 引用
《城市问题》2007年 第10期 47-51页
作者:赵润田中共菏泽市委 
分析了城市滨水地区开发的意义和必要性,提出了城市中心区滨河地区设计与开发应遵循的原则。最后,以菏泽市赵王河为例,对城市中心区滨河地区设计与开发进行了探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桥文化——山东省菏泽市规划建设百桥城的探索
收藏 引用
《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 第11期 158-160页
作者:赵润田中共菏泽市委山东菏泽274000 
桥梁,是一种建筑艺术,也是一种人文景观。利用自然条件,抓住历史机遇,广泛借鉴各地名桥的形式,做好桥文化的文章,能够传承菏泽“天下之中”这一历史文化内涵,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探析教学实践对塑造学生整体能力的作用——以菏泽学院导视系统设计为例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1年 第7期 124-126页
作者:陈妍言菏泽学院美术系 
菏泽学院在环境导视系统设计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把菏泽学院作为设计对象,在体现学校文化和形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整体学习设计的能力,收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鲁西南柳子戏剧团传承与现状调查研究 以菏泽、郓城柳子戏剧团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4年 第12期 64-66页
作者:何丽丽聊城大学 
鲁西南濒临运河,位于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有承东接西、引南联北的地理优势。该区域大部分为黄河冲积平原,带来了上追东夷连绵数千年不绝的中原文明。以“礼乐”为核心的齐鲁文化虽经多次的外来文化侵袭与融合,仍保持着一脉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菏泽大弦子戏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19年 第1期 9-10页
作者:吴艳玲菏泽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山东菏泽274015 
大弦子戏是流传在鲁豫两地的一种民间艺术,在元明小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和发展,成为一种多乐调的传统戏曲。在我国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今天,对大弦子戏的传承和发展,是民族文化的薪火相传,也是对民族遗产的保护和发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菏泽地方戏曲传播方式的变迁
收藏 引用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09年 第2期 70-71页
作者:闫永丽 周景春菏泽学院 
菏泽位于鲁西南,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由于喜爱戏曲的观众多,剧种多、剧团多,故有"戏曲之乡"之美称,地方戏曲传播的方式也具有自己的特色。虽然戏曲的传播有舞台传播、印刷传播和广播影视传播、网络传播四种传播方式,但总体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菏泽地方戏曲的表演风格特征
收藏 引用
《音乐时空》2015年 第16期 53-53,51页
作者:黄惠力菏泽学院音乐系 
菏泽地方戏曲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它的艺术形态首先是由舞蹈、话剧、曲艺、舞美等艺术的表演形象塑造互动构成。文章旨在通过对菏泽地方戏曲表演风格进行剖析,进而总结其在经历几代民间艺人舞台表演的反复实践中多次验证而确立的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