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葛浩文"
3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NVivo的葛浩文夸张叙事语际传播的美学阐释——以莫言《生死疲劳》英译本为例
收藏 引用
《外语电化教学》2023年 第5期 66-73页
作者:张宏雨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市201306 
葛浩文译介传播研究,鲜见从“夸张”叙事角度展开。章以NVivo软件为分析工具,基于自建语料库,从美学角度探讨了《生死疲劳》葛浩文夸张翻译的叙事特征。结果显示,语言维度上,意象保留是其主要译介方式(占比65.14%),在再现夸张内在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葛浩文翻译生产模式对翻译出版的启示与借鉴
收藏 引用
《新经济》2022年 第9期557卷 56-60页
作者:王金贵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把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化产品,从商品流通的视角考察葛浩文与相关参与者采用多样化的翻译生产模式顺应了多元化的读者市场,取得了原真意与读者需求的平衡,实现了翻译出版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翻译产品在商品流通中既具有一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葛浩文反讽翻译艺术的诗学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翻译》2021年 第6期42卷 86-94,192页
作者:王树槐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反讽是学的重要表现手段。基于自建的“葛浩文反讽翻译语料库”,我们从诗学角度总结了葛浩文实现反讽的五个维度,以及具体的诗学手段:1)在陌生化维度,他采用了质的偏离和量的偏离;2)在张力维度,他表现于语义张力、语域张力、口吻张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葛浩文学翻译中的创作——以《狼图腾》英译版为例
收藏 引用
《作家》2013年 第4X期 179-180页
作者:张静太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学翻译既是不同语言的转换活动,也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同时也是一项跨化的交流活动,它背负着传播两种化及其相互交流的重任。葛浩文是美国著名的中国当代学学者和翻译家,鉴于英汉语言的化差异和中西方读者的审美角度不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葛浩文翻译观试析——以《生死疲劳》英译本为例
收藏 引用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1期33卷 176-179页
作者:缪建维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241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093 
美国翻译家葛浩文翻译了大量的中国现当代学作品,随着中国化走出去的呼声越来越高,他也日益受到关注。针对目前很多学者认为葛浩文翻译"不忠实于原作"甚至"连译带改"这样的现状,本通过本细读发现葛浩文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葛浩文《酒国》英译本的前景化语言翻译策略研究
收藏 引用
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年 第28期5卷 126-129页
作者:韩菲 何春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前景化语言的大量使用是莫言小说《酒国》的主要特点之一,体现了作品学性和艺术性,故前景化语言的艺术性的传达也为其英译增加了难度。该对于葛浩文《酒国》中前景化语言的英译按照其采取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分类和归纳,分析认为其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葛浩文学翻译思想研究——以《浮躁》英译本的乡土语言翻译为例
收藏 引用
《开封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 第12期40卷 67-68页
作者:刘娟 李雪婷 宋晓焕西北大学现代学院陕西西安710130 
中国学海外传播是中国化“走出去”的一个研究热点。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在翻译贾平凹的作品《浮躁》中的乡土语言时采取了多种策略。通过分析《浮躁》葛译本中的乡土语言翻译方法,发现葛浩文在翻译时极力追求“准确性”“可读性”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葛浩文译作的翻译方法探究——以《红高粱家族》本的英译技巧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市场》2016年 第6期 191-192,200页
作者:何鹏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教研部河南鹤壁458030 
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著名的学翻译家,他本人和其作品频获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莫言是葛浩文很欣赏的一位中国现当代作家,莫言极富艺术感染力的创作风格深深吸引了葛浩文,通过对莫言创作路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葛浩文与萧红翻译审美关系解读
收藏 引用
《现代语2019年 第2期 126-130页
作者:张孝红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葛浩文与萧红以学艺术为中介,成功建立起学翻译审美关系。萧红作品借此走近西方读者,葛浩文也获得了"中国学首席翻译家"的声誉。这一成功的翻译关系引发学者的思考。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和中国作家萧红超越时空的互动方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双重的审美意识与变通的学性——葛浩文翻译的艺术境界
收藏 引用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 第6期32卷 78-83页
作者:张艳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葛浩文的翻译为例,从审美层面对其翻译实践进行研究,探讨其译作中学性的保留及其可借鉴之处。葛译本广受欢迎的原因就在于他具有敏锐的双重的审美眼光与变通意识。而这正是汉英学翻译工作者需要汲取的重要启示之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