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葬礼"
6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葬礼与图像——以两汉北朝材料为中心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2013年 第4期 64-76页
作者:郑岩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00102 
本文以两汉和北朝墓葬中可能与葬礼有关的图像资料为中心,探讨"图像中的葬礼"和"葬礼中的图像",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仪式与图像的关系,思考墓葬本身的宗教意义,观察艺术表现形式自身的价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谈《穆斯林的葬礼》的艺术魅力
收藏 引用
《小说评论》1989年 第6期 41-44页
作者:李乔 
“各种各样的感情——非常强烈的或非常微弱的,非常有意义的或微不足道的,非常坏的或非常好的,只要它们感染读者、观众、听众,就都是艺术的对象。”被列宁赞美为天才的艺术家,是清醒的现实主义大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鲁迅葬礼中的沙飞和司徒乔——兼论战前中国现代艺术的媒介竞争现象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7年 第5期 127-143页
作者:蔡涛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 
在一篇讨论解放区摄影师沙飞(1912—1950)的讲稿中,历史学家高华对1930年代的中国左翼文化进行了解读,他认为在中共领导下的组织化左翼(也称激进左翼)之外,尚有游离在组织绝对控制之外的一种个人化左翼(亦称“温和左翼”),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德意志安魂曲》与德国新教葬礼音乐
收藏 引用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 第4期 124-137页
作者:罗宾.A.利弗 徐明基美国赖德大学威斯敏斯特合唱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已经有许多人从各种视角论述过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Eindeutsches Requiem,op.45)。此类文章中经常出现一个难题:如何恰当地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德意志安魂曲》。许多作者从天主教拉丁文安魂弥撒音乐传统的角度论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988:一场关于葬礼的旅程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2年 第8期 86-88页
作者:邵泽辉 
题记:一辆车,一段路,一些记忆碎片。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和他们的故事。这是一场关于葬礼的旅程。他们前行,并且停留,总在未知的地方发现已知的答案。其实,我是痛恨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的,因为是他们,造就了这个时代;同时,我也热爱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红色葬礼
收藏 引用
《服装设计师》2007年 第5期 142-143页
作者:张舰概念98时尚推广机构艺术总监 
记得前年和朋友曾经开玩笑,约好如果谁要是先走了,剩下的那个要为对方策划一个时尚的葬礼。“我们时尚人就是死了,也要以时尚的方式走完最后一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郎世宁的寿礼与葬礼
收藏 引用
《东方收藏》2012年 第10期 116-118页
作者:王和平 
郎世宁(1688—1766),意大利人,耶稣会修士。康熙五十四年(1715)来华,以绘画供奉朝廷,历经康雍乾三朝,前后共51年。在华期间,郎氏将西方绘画中的透视学与中国绘画相结合,白成一格,深得中国皇帝(尤其是乾隆皇帝)的赞赏。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郎世宁的寿礼与葬礼
收藏 引用
《紫禁城》2002年 第2期 40-44页
作者:王和平 
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 1688—1766年),意大利人,耶稣会修士。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来华,以绘画供奉朝廷,历经康、雍、乾三朝,前后共51年。在华期间,郎氏将西方绘画中的透视学与中国绘画相结合,自成一格,深得中国皇帝(尤其是乾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音乐剧《石板屋下的葬礼》:打破禁忌超越死亡
收藏 引用
《歌剧》2019年 第6期 82-89页
作者:凡夫 不详 台湾传统艺术中心 台湾音乐馆 
去年末,由台湾传统艺术中心、台湾音乐馆主办的,历时数月的“世代之声——台湾族群音乐纪实系列”压轴节目--音乐剧《石板屋下的葬礼》,安排在被视为传统大节日的冬至(12月22日)之夜,于台湾戏曲中心大表演厅演出。此举虽非刻意,但在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独特的构思浓缩的"景观"--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的艺术价值探析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13年 第10期26卷 288-288,300页
作者:张涛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西方音乐史上有不少以“葬礼”为题材进行立意创作的经典作品,门德尔松的《葬礼进行曲》显然属于这经典之列。它以小型化的叙事方式浓缩的展现了作曲家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与高超的作曲技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