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藏缅语族"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藏缅语族圈舞的社会文化功能和流变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2015年 第7期36卷 102-105页
作者:王琼中北大学山西太原030051 
藏缅语族一共覆盖了17个不同的民族,这些民族相互有着悠久而紧密的内在族源关联。这些民族无论是在生活方面,还是在宗教领域,以及民族审美观念都有非常相近的特点。其中,以篝火为中心,相互牵连踏歌而行的圈舞活动,是这一语族中各民族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壮侗藏缅语族民歌演唱风格及发声特点之比较
收藏 引用
《艺术探索》1998年 第S1期12卷 225-227,224页
作者:揭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藏缅语族圈舞价值初探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20年 第2期 108-108页
作者:刘梦涵云南艺术学院 
圈舞历经千年不衰,并非偶然。从古至今,圈舞都在社会生活中实现着重要的价值。在历史价值方面,圈舞的起源,帮助人类认识到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围圈舞蹈的形式;在文化价值方面,围篝火而舞的圈舞现象体现了藏缅语族农牧文化的舞蹈特征;在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白族通晓汉语”系主宾搭配不当
收藏 引用
《语文月刊》2024年 第4期 64-64页
作者:郭新国广州市白云艺术中学 
在云南大理古城某白族饭店里,看到一块牌匾上是这样介绍白族的:白族:……由于白族风格尚白,历史上曾有“白人”“白王”“白史”之称。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白族。白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大多数白族通晓汉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缅语亲疏关系的计量分析方法
收藏 引用
《语言研究》1993年 第2期13卷 155-163页
作者:孙宏开 郑玉玲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本文旨在探讨对没有文字的民族语言,对没有或缺少历史文献的亲属语言的亲疏关系的计量分析方法。论述了藏缅语族语言亲疏关系的计量描写与印欧语系、汉语方言的不同之处,设计了适用于多种语言比较研究的语音对应规律的计量方法,提出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羌族
收藏 引用
《中国民族》1995年 第5期 63-64页
作者:$$$$ 
羌族羌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省阿坝族自治州,共有人口102,768人。茂汶羌族自治县是羌族最大的聚居区。羌族的历史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古羌人。古羌人中的一支约在春秋、战国时从甘肃、青海地区迁到岷江上游一带生息繁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玉龙起舞——'99中国丽江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走笔
收藏 引用
《民族工作》1999年 第12期 42-43页
作者:木基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初论昌都卓舞艺术
收藏 引用
《西艺术研究》1990年 第4期 42-51页
作者:土呷 
昌都地区现辖十一个县,所使用的语言属汉语系藏缅语族语支的康方言。卓舞作为具有广泛性群众基础的舞蹈,分布于十一个县。本文论述的是流传在昌都县境内的卓舞。一、卓舞名称释义“卓”是语的译音,它是指族远古产生的以脚的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云南多声部民歌的现状和前景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1998年 第2期11卷 43-44页
作者:张兴荣 
自1995年以来,我们先后4次长途跋涉,深入山乡村寨,行程万余公里,对22种少数民族(除满、蒙、回)现存的多声部民歌进行了考察,专门邀请了红河县哈尼族的10名农民歌手,到昆明复唱作重点考察,从中得知,有19种民族,即彝、哈尼、纳西、傈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四夷乐与边疆民族舞蹈的生态格局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1989年 第4期 96-117页
作者:于平 
在华夏古国文明发生之初,“四夷”(四裔)是相对于中原民族而言的。其实,中原民族本身也是民族交融的结果,所谓“舍氐羌而无华夏”。周的“分封制”与秦的“郡县制”为汉代中央集权的确立铺平了道路,也为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大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